购买“滞销水果”上当受骗 营山市场监管部门出面促还钱

2018-01-17 23:11:4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因轻信朋友圈的一则“水果滞销”不实消息,南充营山市民杨先生等多名群众,上当受骗。最终,在营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助下,杨先生等人收回了货款。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醒,现在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利用同情心实施网络诈骗。消费者在面对爱心众筹时要注意三看:一看众筹主体是否是公众所知悉的知名大平台发布的众筹信息;二看是否有详细的众筹证明材料;三看是否有第三方权威机构对众筹项目进行监管。

轻信网络谣言 购买滞销水果多人上当受骗

近日,一则内容为“15万斤冰糖橙卖不出去,28.88元10斤,果农只为收回成本!……”的水果滞销消息,在杨先生的朋友圈刷了屏。

他看到后,便通过该链接购买了水果。几天之后,购买的水果不但没有发货,而且当初的链接消息再也打不开。

无奈之下,杨先生通过网络联系到众多购买该水果的消费者,大家表示均未收到水果。在一番讨论之后,大家怀疑这是一起虚假众筹,遂向南充和营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举报。

公众号连续易手 网友散布不实消息

接到杨先生等群众的投诉后,营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时对发布上述销售水果宣传链接的收款方帐号主体“营山县某服装店”开展调查。经初步了解,该服装店经营者为张某,于2015年在营山县开设服装店办理的《营业执照》名称。

据张某介绍,其曾经将上述《营业执照》、本人身份证及本人身份证办理的银行卡一张借给其亲戚王某在微信上注册过微信公众号,后王王将《营业执照》及身份证归还,但银行卡一直由王某在使用,自己也没问过微信公众号的事。

为此,该局及时与张某取得联系,经询问,其在微信上使用张某提供的《营业执照》、身份证及银行卡共注册三个公众号,分别是“南充看点”、“营山潮生活”、“同城爱心帮”,并在微信上添加了昵称为陈某的好友,并将公众号“同城爱心帮”以600元的价格转让给陈某。公众号“同城爱心帮”一直由陈某使用,二人现实中并不认识。

维护消费者权益 监管部门介入敦促退款

经询问,陈某承认自己使用“同城爱心帮”微信平台进行“轻松筹”,并发布了内容为“15万斤冰糖橙卖不出去,28.88元10斤,果农只为收回成本!恳求帮我们转发出去!”的销售链接,且上述信息不真实。

同时通过王某提供的聊天记录得知,陈某在网络上模仿了其他助农销售做的上述销售链接,并联系供货商进行销售。因公众号“同城爱心帮”绑定的银行卡仍为张某的银行卡,销售出去的货款仍通过平台转入该张银行卡,由王某通过支付宝和银行卡转帐的方式将货款转给陈某。

事件调查清楚后,为及时督促陈某给网友退款,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局一方面与公安取得联系,请他们出面调查处理,给当事人足够压力,另一方面通过王某在微信上与陈某进行联系,在做好思想工作同时,讲清其行为的危害及后果。

目前,陈某已在平台上对已购买上述“冰糖橙”的消费者进行了退款。经回访该案信访人杨某,对处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理智面对爱心众筹

营山县市场监管部门温馨提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抓住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漏洞,将眼光盯住了网络众筹,特别是爱心众筹这一领域,利用消费者的同情心实施网络诈骗。

消费者在面对爱心众筹时要注意三看:一看众筹主体是否是公众所知悉的知名大平台发布的众筹信息;二看是否有详细的众筹证明材料;三看是否有第三方权威机构对众筹项目进行监管。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梦想创业青年面对投资型众筹时一定客观衡量自身风险能力,投资需谨慎,一定要注重发起方的信誉和实力,一定要注重留存交易证据,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纠纷或诉讼。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敬铭安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