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近日获悉,致公党四川省委在今年四川省两会上提交了题为《关于强化我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保障的建议》的提案,内容如下:
关于强化我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保障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教育扶贫的深入开展,我省党委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高度重视,部分地方已将三年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范畴,大力推动幼教学点建设、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取得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并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起步晚,学前教育仍是民族地区教育体系中最突出的短板,特别是边远乡村学前教育资源还十分匮乏,农牧民家庭幼儿难以接受应有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学前教育起步晚,需求大,矛盾突出,毛入园率低。由于学前教育起步晚,校舍面积、师资力量、设备设施都还远不能满足需求。即使是已建成的校舍,很多也是由老旧小学校点闲置校舍或村民活动室改建,难以满足幼儿教学要求,且存在安全隐患。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75%。布拖县的毛入园率近55%,超过45%的适龄儿童不能入园。幼儿园建设、幼儿教师队伍培养等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学前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矛盾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缓解。
二是经费投入需求大,经费短缺,欠账较多,幼儿园正常运转面临困难。幼儿园校舍新建、设施设备配置、新增教师辅导员队伍的工资福利、幼儿园生活配套服务(如营养餐)等,都需要新增大量的经费投入,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很难在短期内支撑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要在2020年前补充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短板存在很大困难。
三是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师资严重不足,执业能力低下,教学质量堪忧。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普遍没有设置幼教管理与发展的专门机构,幼小不分家的情况普遍存在,对幼教的特征和发展规律缺乏研究,管理不到位,教研跟不上,难以有效支撑当地的幼教事业健康发展。因教师编制紧缺、收入水平不高、幼教师资培养供不应求等原因,民族地区的幼教师资严重不足,大量临聘辅导员缺乏应有的执业能力,难以胜任工作,从而导致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幼教小学化问题,教学质量差,远不能满足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为此,建议:
一、充分认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在学龄前阶段没有形成应有的“双语”听说能力,未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广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已错过了语言发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语言交流不畅,难以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导致辍学率高、升学困难等,教学质量提升缓慢,教育脱贫的成效大打折扣。民族地区相对较高的出生率,如果通过教育使青少年将来成才,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如果教育不当或者教育缺失,在全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的现状下,将对民族团结和谐造成不容忽视的威胁。因此,让广大学龄前儿童在行为养成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规范有效的学前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听得懂、能表达的“双语”听说能力,为今后跟上正常学习进度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教育脱贫的迫切需要。
二、强化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支撑
一要通过制定《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条例》或出台《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等,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作为政府的一项法定义务。在管理机制方面,要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及财权;在专业化管理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小学管理与学前管理分设,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针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及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管理,加快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管理水平;在经费保障方面,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其学前教育只能以公办、免费为主,要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园舍建设投入、教师辅导员工资福利、在园幼儿餐食补助等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有保障,能落实。
二要引导并支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加强学前教育研究,准确把握幼儿成长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建设,提升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引导并支持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充分挖掘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编写适合本民族幼儿使用的绘本故事等学前教材。制定对口帮扶措施,鼓励先进地区幼教机构与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对口帮扶,通过选派优秀师资传帮带、接收民族地区骨干师资实习进修、共同开展教学研讨、远程教学示范带动等形式,多渠道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幼教师资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
三、支持民族地区大力加强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
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的教育、培训和引进。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师资编制按师生比给予足额保障。根据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支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等)结合本民族文化传统等具体情况,运用自治立法权设置针对本民族幼儿教育师资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地区的需求情况,通过在民族地区新建幼师校、面向民族地区增设定向培养幼师班等多种途径,加大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的教育培养力度,加快充实“正规军”。 支持地方加大对现有临聘教辅人员的培训,利用寒暑假专题培训、跟岗锻炼等形式,使其尽快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指导地方制定针对现有教辅人员聘用定岗的考核评价规范,对达到岗位要求的临聘人员,通过考核后可纳入正式编制。结合不同民族地区的差异化要求,制定对地方幼教发展有引领作用的师资执业资格分级,对不同分级的执业资格进行执业范围、执业地区的限定,一方面可以提高队伍稳定性,同时也激励教师进修提高。将签约教师执行合同的情况纳入个人诚信数据,督促其按合同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