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月24日,2018年全省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成都举行。会上总结了2017年全省旅游工作,安排部署了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全省旅游行业努力克服了“6·24”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灾害、“8·8”九寨沟地震等重大灾害的不利影响,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专注发展定力,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省旅游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会议主会场
广安市旅游发展委、宜宾市兴文县旅游局、凉山州文旅集团、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分别在分会场发言。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旅游发展委主任傅勇林,省旅游发展委党组书记胡斌分别作了讲话。
2017四川旅游成绩不俗
四川发布记者在会上获悉,2017年,我省旅游业持续稳定增长,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8923.06亿元,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6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825.39亿元,接待入境游客336.17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为14.47亿美元,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283亿元。
全省旅游经济区域得到优化,区域旅游经济呈上升趋势。旅游业总收入超过400亿元的市州由4个上升到6个,成都总收入居首位,乐山、宜宾、绵阳、南充、泸州紧随其后。
全省旅游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377.6亿元,旅游招商引资完成1406.50亿元,旅游业带动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857.13亿元。从投资类型看,综合景区开发投资达到629.33亿元,占总投资45.68 %。乡村旅游完成投资519.94亿元。“旅游+”项目渐成投资新热点。
旅游扶贫持续精准发力
在全域旅游的推动下,我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经济带动脱贫攻坚、富民惠民成效明显。
省旅游发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283亿元,集聚全域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扶贫综合效应,省级旅游发展资金重点支持86个县实施旅游产业扶贫,占全省160个有扶贫任务县的54%,计划摘帽县14个,509个旅游扶贫重点村退出,带动3.7万户贫困户12.6万贫困人口受益,占全省108.5万脱贫人口的11.6%。
着力推动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创建、合作社组织建设、“两师一员”制度落实、乡村旅游新业态培养、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乡村旅游商品品牌打造、四季版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等“七大发展措施”。 组织480名乡村旅游产业带头人赴台湾学习,培训各类实用人才2.6万余人次;累计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2632家;遴选并推进26个省级乡村旅游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全年新增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12个、特色乡镇39个、精品村寨61个,国家(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5个(其中国家级2个),成功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15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94个,新增乡村民宿达标户1075个。
旅游服务设施加快建设
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在分会场上作了汇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厕所革命”重要批示精神,分享了在推进“厕所革命”上的工作实践经验。据悉,推进“厕所革命”是提高我省旅游品质的重要举措之一,我省全面落实《四川省“厕所革命”实施方案(2017-2020)》,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780万元,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5840万元,带动市州累计投入12.75亿元用于厕所建设。全年新建改建厕所4593座,其中城乡公共厕所3044座、景区景点厕所1091座、交通厕所458座。省政府已将公共厕所改建工程列入2018年全省“20件民生实事”。
除此之外,我省加快通往红色旅游景区的干线公路主通道建设,14个红色旅游公路项目纳入《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2017-2020年)》。推动四级及以下红色旅游公路升级改造,积极构建连接景区第二通道或绕行环线。增开“成都-墨尔本”通程航线和多条国际航线,大幅提高双流国际机场对周边旅客和国际中转旅客的吸纳能力,发挥空港集聚效应。完善口岸机场、支线机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网络。推动旅游集散中心、标识标牌、应急救援等纳入地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统筹实施。
2018四川旅游新展望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省旅游业冲击“万亿级”产业集群,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重要一年。
2018年,全省旅游行业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突出抓好红色旅游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旅游扶贫。深入实施旅游业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动改革创新工作,突出抓好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推进旅游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抓好基础能力建设,四川旅游业全力打造“万亿级”旅游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