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这些都是我这次准备提交的建议案。”打开文件袋,刘旭晴从里面拿出来12份建议案。此前,刘旭晴做了相应调研,带来的这12份建议案,也是泸州老百姓的期望。
△省人大代表刘旭晴带来的12份建议案,涵盖了经济发展和民生
川南临港片区建设需要补齐“铁路短板”
1月26日,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听完尹力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民革泸州市委主委刘旭晴对报告中提到的“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内容印象深刻。刘旭晴此次带来的建议案中,有两份都与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关。
△省人大代表、民革泸州市委主委刘旭晴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 东至成自泸赤高速西侧,南至长江,西至医教园区,北至进港铁路,总面积19.99平方公里,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泸州在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川南临港片区建设中面临哪些困难挑战?下一步该如何推进?刘旭晴希望能够尽快补齐川南临港片区“铁路短板”。
刘旭晴坦言,作为一名来自泸州的人大代表,她更能从日常工作中感受到川南临港片区在推进制度建设、通道建设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通道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刘旭晴介绍,东向,川江航段升级改造因种种原因,推进速度和通航能力有待提高。西向,虽然“泸蓉欧”班列已经开通,但泸州至成都铁路线“隆纳段”仍然是地方铁路,无法享受国铁补贴,铁路货物运输成本较高,对于进出口货源的吸引力有限。南向,目前川南临港片区尚无直接连接到贵州、广西的铁路干线,需经成都、内江、重庆等地绕行。于是,她准备提交《关于加强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的建议》,希望省政府在规划对外通道时,集中主要力量,优先补足川南临港片区在铁路交通上的短板,更好地发挥其铁水联运方面的优势。同时,还应该加快推进长江航道的提升工作,提高通航能力,将川南临港片区打造成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
推进川南城际铁路建设
泸州终结不通铁路历史
政府报告中提到的“推进川南城际铁路建设”这一点,刘旭晴也感触颇深。“要致富,先修路,泸州暂时还没有高铁,这也影响了泸州的经济发展和市民的生活品质。”刘旭晴提到,川南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省五分之一左右,是仅次于成都都市圈的全省第二大城市群。作为川南城市群核心区域的一条快速通道,川南城际铁路建成后,将形成川南半小时交通圈,至成渝两地1小时交通圈,至成渝其他次级枢纽城市2-3小时交通圈,推动沿线城市一体化发展。
据悉,川南城际铁路于2015年底正式开工,全长220.65km,预计2021年通车。今后,自贡、内江、泸州、宜宾等川南四市将实现半小时交通圈,川南至成渝两地只需一小时。该线路还将与成渝客专、成贵客专、渝昆高铁连接,共同构建成渝经济圈高铁网络。
近年来,刘旭晴作为市区政协委员和省市区人大代表,共提交政协提案和代表建议案约130件。刘旭晴坦言三届连任省人大代表,最值得骄傲的就是自己的建议案被采纳,被重视。其中《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和《关于加强和改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件,多篇建议案被列为泸州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件。这让她感到,为群众谋到了真正的福利。“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这是一种责任,我作为省人大代表,需要为群众服务,为群众代言。”
川网集团两会报道组记者 周圆韵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