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思想道德建设 宣汉道德模范户挂上红灯笼

2018-02-06 20:00:16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月5日,是宣汉县一年一度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红灯笼集中颁发日。位于双河镇大田村的颁发仪式现场,人潮涌动,鼓乐喧天。县委书记唐廷教来到易地搬迁户刘奇达门前,将印有“诚信·守法·感恩 县级道德模范户”字样的大红灯笼高高的挂在门楣上,“我家不仅脱贫了,还评上了县级道德模范户,这日子有奔头……”握着唐书记的手,抬头望着象征着莫大荣耀的大红灯笼,刘老笑不拢嘴。

双河镇大田村红灯笼颁发仪式现场

近年来,宣汉县针对群众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不讲诚信、不守法规、不懂感恩等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以“诚信·守法·感恩”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耳熟能详的语言、普遍认可的道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广泛凝聚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县委书记唐廷教为村民颁发红灯笼

“三项教育”凝聚道德力量

红榜扬善举,黑榜亮陋习。宣汉县在“诚信·守法·感恩”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中,创新推出道德“红黑榜”,用宣传栏的形式把正、反两方面人和事公布于众,引领鞭策群众讲品行,扬正气,树新风。

双河镇花石村的王美发因“典型事例”曾一度登上了该村的“道德黑榜”。自觉脸上无光的王美发,积极改变自己,原本有些文化的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村里编写了很多快板唱词。并发起成立思想道德文化宣传队,用一对快板,带着宣传队走进村民家中,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县委副书记、县长冯永刚为村民颁发红灯笼

道德红黑榜只是宣汉县开展诚信教育的举措之一。通过开设“道德讲堂”、专题讲座、院坝会、农民夜校等形式,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为主题,开展诚信故事会、经典诵读等活动600余场次,组织12万名群众参与身边诚信模范选树。

坚持守法教育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紧密联系“七五”普法等活动,充分整合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法律明白人”等各类法治教育平台,在农村突出村两委干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青少年儿童三类重点人群,在社区突出社区干部、城镇新居民、社区特殊人群三个重点群体,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法律咨询、组织法治文艺汇演、开设巡回法庭以案说法等实践活动470余场次,引导广大群众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同时,结合脱贫攻坚、五保低保评定、惠农补贴发放等工作,借助婚丧嫁娶、文化广场、农村广播、联村入户等载体,把群众感恩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引导广大群众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营造爱党爱国、敦亲睦邻、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村”授牌仪式

“三维推动”传递正能量

“关手机,陪父母好好吃顿饭”,“给妈妈做个面膜”,“给爸妈打个电话”,“教爸妈用微信”,“带爸妈做体检”……走进明月乡大渔池村,文化墙上的“现代二十四孝图”格外醒目。相比传统二十四孝,这组图的内容更贴合现代人的生活实际,更接地气,更具有可操作性。

活动中,宣汉县以个人典型、家庭新风、社会氛围的“三维推动”为着力点,大力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广泛评选出“好儿媳”“道德模范”“感动人物”等一批叫得响、能示范带动的先进典型,增强群众参与过程中的荣誉感、愉悦感、受教感,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风尚,养成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开展“晒家训、亮家风”“除陋习、树新风”“孝老爱亲”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明月乡大渔池村民张绍康在新居前挂上红灯笼

利用车站、码头、图书馆、电影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银行网点、公交站台等公共平台,积极宣传道德知识、道德规范、道德礼仪,成功打造明月乡大渔池村、黄石乡白鹤村等8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用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家礼十循”、“好家风好家训”、“现代二十四孝”等进行广泛宣传,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引导。编印发放了《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和《家礼十循》宣传手册1万余册。

“三大引领”涵育文明新风

选先树优,评定是关键。如何确保模范户“实至名归”。以东林乡为例,先是以社为单位召开评选大会,根据评选细则给每个家庭户量化打分,按照分值从高到底确定候选名单,再召开全体村民大会,依次对候选人进行现场评议,只有全体村民对候选人无异议,才可纳入正式候选人。

“谁是道德模范户,村干部说了不算,是否名副其实,现场评议会上‘验一验‘,善恶美丑、弄虚作假一试便知。”县道德教育办公室负责人补充道。
 
宣汉县将每年腊月二十,作为公民道德教育活动颁奖日。县领导深入到联系乡镇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村(社区)”授牌、为“思想道德建设模范户”代表颁发并悬挂特制大红灯笼。2017年,全县评选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村(社区)71个、县级模范户2.2万余户、乡镇模范户4.8万余户,村(社区)达标户12万余户。

以诚信、守法、感恩为主题,创编小品《挖穷根》、快板《争做宣汉好公民》、微电影《小茴香》等文艺作品,创作美术书画200余幅,征集《感恩奋进创辉煌》《装满背篼的父爱》等文学作品100余篇,编印《我的家乡-宣汉》10万册,将这些取材于生活的文化作品通过走基层、进乡村、入院坝等形式进行演出、宣传和展示,引导广大群众潜移默化地增强道德自觉。

同时,深入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和“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活动,积极创建省级“四好村”,组织动员50余万名群众直接参与,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对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陋习进行重点整治,推动乡风民风持续改善。
      
彭智力 张平 胡果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邹辉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