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18年2月8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18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对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以下简称2018省委一号文件)作详细解读。
全文10个部分55条21112字,着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领导等作出全面部署。2018省委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发布会现场,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秀彬用1234567来全面解析!
一、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川是有较好基础的;必须立足现实条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我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二、突出首场硬仗和首要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场硬仗,做好乡村振兴规划编制首要工作
一是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目前,全省还有贫困县68个,贫困村5295个,贫困人口171万,且绝大部分分布在彝区、藏区和边远山区,2018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战役就是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是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工作。2018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把规划放在首要位置,其中,在规划层级上,要求编制全省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年),市(州)制定区域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县(市、区)制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对应的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乡(镇)和行政村及时更新完善镇村规划体系、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
三、明确三个阶段目标:到2020年、2035年和2050年的目标任务
2018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了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阶段性奋斗目标。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农村基础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建成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农业质量效益好、三次产业融合深、服务体系建设优、农村生态环境美、乡村善治文化兴、职业农民队伍强的农业强省。并对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全面建成农业强省,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四、坚持四个优先: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对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提出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建立健全第一书记选派长效机制等。
对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人才方面提出支持各类人才流向乡村创业就业,引导教育、卫生、农业、文化等行业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向基层流动;用地方面提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各地按不低于省上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的8%予以单列等。
对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提出要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等。
对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提出按期实现乡乡通油(水泥)路、村村通硬化路目标,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逐步推动天然气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网络村村通等。
五、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文件第3到第7部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乡村振兴五大方面建设提出政策举措。
一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提出要以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为重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大力实施产业基地建设、“川字号”知名品牌创建和农产品加工业壮大“三大行动”等。
二是以建设生态宜居的可持续发展幸福美丽新村为重点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到2020年全省80%的行政村建成可持续发展幸福美丽新村;深入开展农村土坯房改造整治,到2022年基本完成农村土坯房分类改造整治任务等。
三是以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出要积极构建新时代农村核心价值体系,实施乡村文化塑造行动。
四是以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机制为重点推进乡村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推进村民自治等。
五是以加快社会事业和民生城乡共享发展为重点推进乡村社会建设。提出要构建农村“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等。
六、推进六大改革任务:土地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机制,人才流向乡村机制,职业农民制度,集体经济组织制度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要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等,并特别强调,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出要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到2019年基本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到2021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是建立健全人才流向乡村的机制。提出要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新机制,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推行省属公办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单独划线录取藏区彝区学生制度,优先招生、优先选择专业、优先推荐就业等。
四是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提出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建立初、中、高三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等。
五是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提出要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配套政策,适时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性法规;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等。
六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提出要探索建立以县为主、省市适当补助、县域封闭运行的乡村振兴贷款风险金制度,推动构建省、市、县三级的农业政策性担保体系等。
七、加强领导七大举措: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建立报告制度,建立通报制度,完善“三农”机构设置,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建立考核制度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文件对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提出了七大举措。
一是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
二是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建立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机制,建立和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制度,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强调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三是建立报告制度。各市(州)党委、政府每年要向省委、省政府报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县(市、区)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报告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情况。
四是建立通报制度。县(市、区)政府每年向同级政协通报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情况。
五是完善机构设置。按照《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有关规定和机构改革的统一要求,做好“三农”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优化配置。
六是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充分发挥牵头协调、决策参谋、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积极推行县级党委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同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负责人制度。
七是建立考核制度。建立市(州)、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