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苏华建议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数量

2018-03-04 08:51:30   成都商报

成都市新华实验幼儿园,小朋友正在操场上做游戏。该幼儿园是成都市的一所公益性幼儿园。资料图片

普惠园约占60%

截至2016年底,我国幼儿园共23.98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约占60%;在园儿童4413.86万人,毛入园率77.4%

师生比低于规定

我国幼儿园师生比1∶17.7,低于1∶7~1∶9的教育部规定标准,教师缺口达300万人

三点建议

一是增加普惠园供给数量;

二是提高师资培养能力;

三是增强政府职责和监管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一些问题仍然突出,所以我决定向大会提交一个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提案。”日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苏华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感触颇深。“入园难,难过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学费。”苏华委员说,这句听上去有些离谱的话,其实是不少家庭正在面对的现实。为此他的提案就叫做“建议我国学前教育‘加量加质不加价’”。

现状

教师缺口达300万人

苏华委员首先向记者介绍了一个他掌握的数据。

“这是官方公布的,截至2016年底,我国幼儿园共23.98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约占60%;在园儿童4413.86万人,毛入园率77.4%;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49.88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21.2%,师生比达到1∶17.7,低于1∶7~1∶9的教育部规定标准,教师缺口达300万人。”据此,苏华委员认为,要实现到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的发展目标,在园儿童至少将增加1000万人,需新增435万名合格教师和3.3万所幼儿园,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目标

有园上、园好上上好园

数量上的缺口之外,苏华委员还认为幼儿园的质量也有待提高。一些地方的优质公办园收费低廉但数量不足,远无法满足公众需求,造成“稀缺化”,侧面助推了民办园收费高。

苏华认为,只有着力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积极回应老百姓“有园上、园好上、上好园”的需求,深化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做到“加量加质不加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幼儿园存在的问题。“要体现新时代学前教育公正、公平和公益的价值追求,让幼儿园更安全、更温暖,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童年乐园,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苏华说。

建议

鼓励社会力量办普惠园

苏华在提案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增加普惠园供给数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改扩建薄弱幼儿园,新建小区、旧城改造按需配套普惠性幼儿园。避免走入新建普惠性公办园规模过大、设施豪华、收费偏高的误区。围绕农村和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力度,力争建成“一村一幼”。

二是提高师资培养能力。健全待遇保障机制,让幼儿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扩大高校本科、研究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大幅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招生计划,并从加大培训等多方面着手,千方百计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

三是增强政府职责和监管力度。推进学前教育立法,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建立投入与运行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幼儿园安全制度、人防、技防及物防等相关安全标准,定期开展幼儿园安全隐患排查和办园行为检查,消除大班额、取缔无证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杜绝“问题校车”“问题食品”“问题教师”。

民进中央建议

1

扩大幼师人才队伍 建立培训机制提升素质

民进中央今年的《关于加快推进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分析了幼教队伍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解决建议。

提案关注到幼师队伍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数量:教师配置不足,缺口巨大,难以满足普及学前教育的基本需求。提案认为可从三方面努力破题。

首先是扩大幼师人才队伍。应制定激励政策,创新培养模式,加快扩大幼儿园教师规模。在招生、培养、职业待遇等方面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和激励优秀生源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加大入学后的政策宣传,鼓励各类其他专业的高校学生经过专业培养后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充实到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等对口支援服务模式,加大幼儿园教师供给。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岗计划”。重点支持办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确保幼师队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

第二是提高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提案提出,应强调依法切实保障幼儿教师享有和中小学教师同等的身份和地位,保障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拥有同等的工资待遇。打破编制的界限,坚持同工同酬。依法保障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障、津贴补贴、晋升和奖励等权利。

最后,提案还从建立培训机制方面,提出着力提升幼师素质。 提出建立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将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全部纳入培训体系,扩大培训的普惠面、系统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长效、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

2

满足条件的幼儿园 入园年龄可调至2岁

一面是孩子的教育,一面是事业的发展,对于每一个家有儿女的家庭来说,抚育3岁以前的孩子,都给父母、尤其是母亲带来了“纠结”。民进中央就此提交了提案,关注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问题。

提案首先用一系列数字展示了需求的迫切:受访全职母亲中,约1/3因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有关部门组织的网上调查中,有88.15%的家庭需要婴幼儿托育服务。而现有的婴幼儿托育行业,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比较明显的有三:一是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企业提供托育服务,相关政策缺位,托育服务事业发展无章可依;二是行业缺乏严格的专业人员准入标准和制度,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三是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0-3岁的托育服务目前处于三不管地带,教育局、卫计委以及民政局并没有明确的监管职责。

提案提出,在机构建设上,整合全社会的资源,鼓励社区、企业、公益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投身2-3岁托儿机构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自办或者合办托育机构,建议税务部门可将企事业单位投入到员工托育服务方面的开支,予以一定额度的税收优惠。二是将托育机构的设立作为大型工业园区、生活区的标配予以落实。此外,提案在这方面还提出探索社会资本的参与建立托育服务基地。四是降低部分满足条件的幼儿园的儿童入园年龄,将儿童入园年龄调整至2岁,在园内设托幼班,满足一部分托育需求。(记者 李秀明)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