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3月30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召开一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通报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一周年来取得的制度创新成果及运行成效,并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综合评估。
出席当天发布会的有泸州市龙马潭区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自贸区管委会主任靳地胜,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第三方评估机构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与公共事务部总监刘明等。
过去一年,川南临港片区按照自身战略定位,坚持高质量、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积极“为国家试制度、为四川建窗口、为地方谋发展、为群众增福祉”,朝着最终建设成为内陆自由贸易港的目标奋勇向前。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川南临港片焕发出无限生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企业获得感为导向,高质量落实试验任务,制度创新成果丰硕。《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涉及泸州141项试验任务已推进实施138项,复制推广一二批自贸区改革经验164项,形成创新成果120项,16项制度全国首创。
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成立四川省首家“中介超市”和商务秘书公司,与广州南沙、河南开封等19个地区建立商事登记异地直通互办网络。建成“一窗通办”法律协同服务平台和廉政举报监督手机APP随手拍系统,为企业提供“全主体、全链条、全周期”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川南临港片区新增注册企业3612户、注册资本300.4亿元,新增注册企业数是原存量企业数的4.8倍。
二是以产业发展为引领,积极培育新动能,集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
智能终端产业从无到有、初具规模,建成标准厂房136万平方米,引进手机整机和配套企业86户,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600亿元。
航运物流快速发展,和润粮油100万吨物流及深加工、海尔(泸州)虚实网服务园、中国物流泸州城市配送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泸州航运物流交易所挂牌运行,新成立川江集装箱航运公司,与地中海航运、民生轮船等30多家国内外船公司合作,开通至台湾、釜山、大阪3条近洋航线。2017年泸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万标箱、增长9.8%,占全省的59.1%。
三是以共建共享为依托,大力推进区域合作,协同开放空间持续拓宽。
立足于服务川南,持续推进川南港口群合作,累计在内江、遵义、毕节、广元、绵阳等10个城市举办对接会;开通“泸蓉欧”快铁直达波兰罗兹,至成都等地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达11班/周,“泸蓉”两地物流一体化合作不断深化;与青白江、双流口岸合作,创新发展平行进口汽车异地监管展销、跨境直邮、保税备货等新贸易业态,引进平行进口汽车贸易企业4家、完成销售额超1亿元,实现2.8万件跨境电商邮包清关分拨。
深化与沿海沿边沿江合作,推出泸州至上海直航快班和外贸直航班轮,打通“泸粤港”铁海联运南向通道;与广东南沙、天津东疆、福建平潭等11个自贸试验区(片区)建立合作关系,协同开放合作地区达30个。
第四,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全力申创功能平台,口岸功能不断完善。
成功获批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已获批建设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综合保税区、国家开放口岸、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检验检疫综合试验区以及进境水果、整车等指定口岸等争创工作有序推进。
通道建设方面,川南临港片区依托泸州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构建东、南、西三向对外开放通道。
东向通道:以长江黄金水道依托,开行沿江内支线航班30余班每周。新开通泸州至上海升船机“五定”外贸直航班轮,实现“电梯翻坝”、“快船运输”、“货物直达”。
南向通道:以泸州港进港铁路为依托,开行泸州至昆明、六盘水等地的铁水联运班列11班每周,针对长江航道“岁修”、沿海港口“拥堵”等问题,提出“外贸货物,急货急走”的解决方案,新开通“泸粤港快铁”,形成泸州到黄埔、蛇口等地的南向快捷出海通道。
西向通道:以蓉欧快铁为依托,开行泸州—青白江—欧洲的铁水联运班列,可满足沿江、沿海地区的电子产品(广州的TCL电视、LG的液晶显示屏)、轻纺织品(深圳涤纶包)、跨境电商(义乌小商品)等货物西向发往波兰、荷兰、德国等欧洲地区的需要,较海运可节约30天以上。在省内实现长江水运和蓉欧快铁无缝连接,实现四川自贸片区之间“市场同价”、“监管互认”、“服务一体”,泸州港已成为蓉欧快铁的延伸第二场站。
此外,川南临港片区正加快推挤渝昆高铁、川南城际铁路、云龙机场重大枢纽项目建设,云龙机场今年7月可建成投运。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程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