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记者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一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试验区坚持把投资贸易便利化作为制度创新的重点。99%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备案管理,备案材料减少90%以上
2017年成都关区进口、出口平均通关时间7个小时、0.6个小时,较上年分别压缩53.5%和49.6%。泸州港、宜宾港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着力推进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开展宜宾临港经开区参与川南临港片区协同改革专项行动。建立川粤自贸试验区合作机制,与广东等17个城市开展政务服务异地互办合作,与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开展集拼集运联动试验,与昆明、六盘水共建无水港。整合发挥“临空、临铁、临江”功能优势,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双流国际机场国际航线达到106条,2017年跨境旅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4万吨;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开行1012列,进出口货值增长3.6倍;泸州港开通直达日韩、台湾、香港近洋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5万标箱。
今年是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化之年。四川自贸区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的“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内陆特色,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努力闯出一条内陆自贸试验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新路。
一是高位推动“全面开发开放引领性工程”,召开全省性引领性工程建设现场会,制定出台推进引领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努力走在西部内陆全面开发开放最前列。二是加快构建“五大制度创新体系”,在现代政府治理、双向投资管理、贸易监管服务、金融开放创新、区域协同开放等5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对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具有牵引性的重大改革事项成立专项工作推进组。三是深入探索差异化试验路径,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南向开放,深化西向开放,打造国家西向南向开放的战略中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加强基础研究,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加快打造国际立体开放经济走廊,推进中欧陆空联运基地和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开展“魅力自贸•开放四川”链动全球活动,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四是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协同开放格局,在省内推进“3区+N园”协同改革,探索建设一批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在省外依托跨区域重大平台,建设一批协同开放示范区。五是建立完善统计监测、新型智库、全媒体中心、法治服务机构、督导考核信息化“五大支撑性平台”,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制订《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强化自贸试验区运行保障。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