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鹅黄色的城堡,白色的窗纱,有漫山遍野桃花簇拥,有细如情人耳语的春风拂来。在舒缓动听的乡村音乐中,一群年轻人正在“花隅风车”乡村咖啡店外的草坪上,尽情享受着别具一格的烧烤体验。
姚渡镇龙门桃花沟“花隅的风车”。摄影 廖兴友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成都市青白江区积极引导扶持特色旅游项目进驻该区农村。其中,“乡村咖啡”这一新业态,不仅富了乡亲,美了乡村,还让季节性极强的乡村“一季旺”变成了“四季旺”。
以“旅”促“收” 农民产业发展的“强心针”
4月6日,青白江区清泉镇举办的“东山之约 五桂樱你快乐”第三届樱桃采摘节在细雨中开幕。
虽然当天的樱桃还没有大面积成熟,但是,想提前尝鲜的近郊区游客,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来到五桂和快乐两村,体验采摘樱桃的乐趣了。
雨中,一位小女孩在姚渡镇龙门“花隅的风车”外玩耍。摄影 廖兴友
青白江区清泉镇五桂村七组龙泉山麓黄德蓉大姐家,迎来了今年第一波外地游客。院子周围,大片的樱桃树,把她家的院子装点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樱桃皮薄存储期短,不易远销。而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有樱桃树。在当地销售,价格很低。而且成熟的樱桃一遇到刮风下雨,老百姓即将到手的收入只能眼巴巴看着‘打水漂’”,青白江区清泉镇五桂村党总支书记说,“我们村距成都仅有十五分钟车程,成都游客就是我们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我们通过宣传,让成都城区游客多了一个近郊吃水果的选择。在给游客采摘体验的同时,也把老百姓从繁重的采摘工作中解脱出来,可谓‘两全其美’”。
“我们家门前往年这片樱桃,最多卖三五千元。自从搞樱桃采摘节后,外面游客来得多了,去年,我们卖了三万多元。比往年收入高了10倍。”五桂村的果农黄尚荣说。
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无论是位于龙泉山脉的3A级景区福洪镇杏花村,还是人和乡的山地车赛基地;无论是清泉镇的樱桃采摘现场,还是姚渡镇的龙门桃花沟,通过以乡村特色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给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一位游客带着孩子在姚渡镇龙门桃花沟“花隅的风车”点餐。摄影廖兴友
如何破解“一季旺”变“四季旺”的难题?
4月10日一大早,王阿姨就把自家的土鸡蛋拿到路边摆摊待售。这是常规工作日,也没有了桃花。
“从去年开始,这种格局发生了变化。”王阿姨说,去年,这里的咖啡屋开业后,无论是桃花开,桃子熟,还是严寒酷暑,都会有很多城里人开着车来这里消费。这里的一杯茶一杯咖啡,要二三十、三四十元,可还是有很多人来消费。我们就搭乘咖啡屋生意上的“便车”。我们的土鸡、土鸡蛋,豌豆荚、蚕豆荚、毛芋儿摆在附近路边卖。而且价格还不错。像以前,我们这些土特产只有拿到街上卖。
在青白江区姚渡镇龙门桃花沟景区,往年的这个季节,没有桃花,水蜜桃尚未成熟,在这“青黄不接”的季节,游客是不会到此游玩的。龙门3000多亩的桃花沟虽经10多年培育建设,由于旅游项目单一,仍然跳不出一年四季当中“桃花开,一季旺,三季淡”的格局。
王阿姨所说的“咖啡屋”,是去年3月成都某物流公司老板陈月生在龙门桃花沟最偏僻的地方投资的乡村咖啡屋“花隅的风车”。陈月生把“一季旺,三季淡”解读为“潮汐式”消费。他说,每年桃花开时,这里游客潮水般涌来。桃花谢了,“游客潮”退却,其他三季基本没有游客,原本在家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大多外出打工。
祥福镇东方村“咖茶世家”咖啡宽阔的草坪上乡村咖啡。摄影 廖兴友
在接受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采访时,陈月生多次提及“情怀”两个字。他说,在乡下搞这个咖啡屋,纯属是一种情怀,我喜欢这种生活,向往有那么一个院子。
城里咖啡屋具备的软硬件,比如服务、技术,我们都具备;城里不具备的,比如千亩桃花,田园牧歌,户外的大草坪,清新的空气,我们都有,而且消费比城里的低。20-30岁的消费群体有车,在偏僻的地方,一脚油门就到了。我们的咖啡屋,不仅给城里人多了一个消费空间选择,也改变了农村以往潮汐式消费的格局。生日派对,结婚典礼,同学聚会,商务洽谈,在乡村咖啡屋,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青白江区,无论是姚渡镇的“花隅的风车”,还是人和乡车站村深山里的“守望”咖啡;无论是祥福镇东方村的“咖茶世家”,还是弥牟镇狮子村的“洋小姐花园咖啡馆”,作为乡村旅游消费业态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为青白江区发展“全域旅游”创造了条件。
在福洪镇杏花村,以往在杏花开的时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杏花没了,人影都见不到一个。去年,这里引进了酒店、房车俱乐部等游客互动的项目,尽管杏花凋零杏子未熟,但是,每到周末,前往休闲消费的游客仍然很多。
工业重镇谢幕 “一港三城六个特色镇”粉墨登场
作为国家“一五”西南工业区,走过了“因厂建区”“因工兴区”的历史过程。
2013年,一条近万公里的蓉欧快铁,从青白江启程,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抵达波兰罗兹,拉近了青白江与欧洲的距离,也拉开了青白江拥抱全球的大幕。2014年-2016年,青白江两大工业巨头转型,这座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工业重镇谢幕。
在人和乡“守望”乡村咖啡窗外,是一片田园牧歌景象。摄影廖兴友
2016年,青白江区以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名义和崭新的历史定位粉墨登场。作为蓉欧枢纽和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确定了“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的发展定位,确立“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提出“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总体空间布局。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正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廖兴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