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各村各户还洋溢着春节的气氛,什邡的驻村第一书记们就“第一个”出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细细查看秧田土质、排查农田灌溉水渠使用情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措并举抓好助农增收工作。
思路转换促就业
“大姐,你可以去这家公司应聘”“试试看嘛”, 2月23日一大早,什邡驻村第一书记郑仁亮就拿着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宣传资料到洛水镇李冰村贫困户孙大姐家中进行宣传。
贫困户孙大姐一直想出去找一个工作,但是由于刚上小学的孙子放学后无人照顾,她时间上安排不过来,所以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觉得您适合这个工作,离家近,4点半就下班了”,在介绍某物业公司的清洁岗位时,孙大姐来了兴趣“这个我可以做”。2月28日,孙大娘来到招聘会现场,在第一书记积极地介绍和推荐下,最终,孙大娘成功获得了这份符合她工作时间的工作。
像郑仁亮一样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他们主动对接企业了解用人需求,大力宣传什邡市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向企业推荐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向贫困户宣传适合其工作的岗位,双向扩宽就业渠道。为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为全市符合岗位要求且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乡村道路维护、环卫保洁、治安巡逻等公益事项岗位,帮助达成意向性协议156人,帮助解决1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
技术指导提技能
“今年由于气候原因没怎么下雨,农田相当缺水,本身这个时候也是小麦最需要灌溉的时候,没水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了?”禾丰镇镇江村贫困户廖大爷说。目前正值小麦灌溉的黄金时期,流经镇江村的人民渠二十四支渠是村里的唯一灌溉渠,因为该渠处于双盛镇的用水尾端、禾丰镇的用水前端,易积各类杂物和水草,水流不下去,禾丰镇镇江村100余亩小麦都没办法进行灌溉。为了让禾丰镇镇江村村民能早日顺畅灌溉,2月26日,第一书记杨建斌带领着村组干部对二十四支渠进行集中清淤、灌水工作。通过与政府沟通,与水电站联系,第一书记与村两委利用两天晚上的时间对该支渠进行了灌水,终于把支渠疏通,为村民下了一场“及时雨”。据悉,什邡已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119个农田灌溉水渠及相关基础设施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
为改善贫困户农业技术知识落后、农业种植效益不高问题,第一书记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与驻村帮扶工作组、农技员一道进村入户开展大春备耕技术指导工作。依托农民夜校,邀请到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的技术专家到村开展大春备耕培训课23次,现场“一对一”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农药化肥、农膜农具等技术指导,提供专业性建议。在回澜镇石羊村,村民唐洪军依托前期学习掌握的技术,把田里的羊肚菌照顾的格外好,预计今年每亩田的收入将达到7千元。
产业辐射增收益
在湔氐镇瓦店村鱼腥草种植基地里,100亩鱼腥草长势喜人,贫困户王大姐看着绿油油的鱼腥草,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期待与喜悦。2017年,瓦店村第一书记李磊积极与帮扶单位市供销社协调沟通,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把扶贫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结合起来,引进四川省玖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大力发展有机鱼腥草种植项目,以该村天意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集中流转土地 11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13.9亩),建脱贫致富种植基地。市供销社出资3万元,将瓦店村支部和22户建档的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有效解决该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净增收上万元。同时,村民又可以到基地务工,在这个冬天,通过勤劳的双手,很多村民都收获不少。
为提高了农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经济收益。什邡的驻村第一书记们与帮扶单位、村两委等各帮扶力量提早安排、提早谋划、提早部署,确定产业扶贫项目,发挥种植基地的辐射作用,带动种植产业,探索“支部+公司+专合社+农户”运作模式,开展产业项目对接工作会议7次,打造鱼腥草、川穹、猕猴桃、葡萄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32个,辐射全市700余名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