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羌寨农家乐 家家吃上旅游饭

2018-05-09 17:56:19   阿坝新闻网

游客在农家乐吃饭

欢乐的歌声、欢快的舞蹈、美味的烤全羊……4月21日晚,茂县凤仪镇坪头村的纳吉农庄热闹非凡,老板杨伟和王会芝正为了今天来的50多名游客忙碌着。“今天是我们开农家乐以来第一次接旅游团,希望给这第一批客人能留下好印象。”王会芝告诉记者,以前他们都是接待散客,今年开始尝试接待旅游团,期盼着能多增加收入。

记者正在采访王会芝

王会芝的纳吉农庄由两栋建筑组成,一个是拥有6间客房的两层小楼,一个是拥有18间客房和宴会厅的主楼,庭院门前的2亩多地李子树与具有羌民族特色的房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纳吉农庄正在接待游客

在坪头,90%的农户都经营着农家乐,吃着“旅游饭”,2017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014.63元。

以前的坪头村并不富裕,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水果、蔬菜等种植业,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坪头村大部分房屋倒塌,受灾严重。重建过程中,坪头村在抓农房重建、设施重建的同时,特别注重产业重建。他们打破过去的生产模式,确立了以乡村酒店、农家乐、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游发展模式,拓宽了村民的致富门路。

该村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由村“两委会”牵头,全村农户以土地和住房自愿入股,成立“茂县水风羌寨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统一租赁村民的土地和住房,再以相同的价格出租给经营商,由经营商将房屋改造成乡村旅游酒店接待游客。

坪头村一景

村民杨四的房子2010年修建完毕后便出租给某公司,杨四一年可获得租金3万元,而房屋则被改造成星级标准的乡村旅游酒店。当时像杨四这种情况的村民还有30多户,2016年,租赁合同到期后,大部分村民都将房屋收回自己经营。

“收回来的房屋都是装修好了的,只需要更换一下老旧的设施就可以继续营业,这样算下来也为我们村民省了不少钱。”杨四的尔玛小寨当年的改造费花费了80万元,全部由公司承担,她把酒店收回后,自己花费了100多万元进行了风貌改造,现在她的尔玛小寨由3栋建筑组成,共拥有50多间客房,一年的纯收入能达到30多万元。

坪头村发展乡村旅游,老百姓都很支持。“我们这里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这都是村民投工投劳铺出来的,实现了‘天晴不粘灰,下雨不带泥’的美好愿望。”坪头村村支部书记王学康告诉记者,不光是连户路,在重建中,坪头村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完善了基础设施网络,全村家家户户都完成了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房和建沼气、建庭园等,都在为发展旅游做准备。

张泽莉正向游客介绍坪头寨

“80后”女孩张泽莉是坪头村一家客栈和一间照相馆的老板娘。灾后重建完成后,张泽莉有意识地想要从事旅游行业,2012年,政府组织到援建省山西学习就业技能,张泽莉第一个报了名,“在一家星级酒店学了好几个月,给了我不少帮助。”回到坪头村的张泽莉和丈夫开始经营起“云上人家”客栈,为让自己的客栈更有吸引力,她最先搞起了锅庄舞、烤全羊等娱乐项目,村子里其他村民纷纷到她这儿来“偷师”,她也大方地传授经验。

张泽莉很爱学习,把客栈开得风生水起的她并没有满足,她跟丈夫一起去了云南、贵州等地旅行,学习别人发展旅游的经验,在寨子里开起了第一家照相馆。张泽莉还计划把家里的一点地再利用起来,搞有机农场,让游客住店的同时,能有更多可以体验的农家生活。

现在的坪头寨已成为了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羌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能同时接纳3000余人来此休闲康养、避暑度假,充分展现了灾后重建的新形象、新面貌,也让坪头寨变成了民族文化凸显,生态和谐美丽,视觉优美舒适的民俗风情小镇。(记者 邹阳  哈斯满)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