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18年5月15日起,“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四川站在宜宾市正式启动,由人民网、央视网等中央及全国各地方共23家重点新闻媒体编辑记者组成的30余人探访团,在四川省宜宾市开展集中走访报道,他们最关注什么问题?最期待哪些变化?哪些点位给他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16日,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对此采访了这群一线的记者编辑们。
最大变化:绿化、工业化提档升级 老城变新城
重庆视界网记者王成伟
重庆视界网记者王成伟曾于2012年秋季到宜宾采访工作,他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印象中的宜宾就是一个“老城”、“小城”,道路狭窄,城市老旧,没有密集的高楼,只有潮湿的天气和雨天走过街道时脚上充满脏污黏腻的触感。但再次来到这里,他惊讶地感叹到,整个城市的风貌已经焕然一新。“城市的绿化、工业化的程度都大幅提升,道路也变得宽阔干净,”他说,“这里明显已经是一个‘城市’了”。
作为本地人,宜宾日报全媒体的记者刘级心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近几年来,无论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新区开发方面,还是在环境综合治理、居民生活改善方面,宜宾都完成了跨阶段性的提档升级。她举例说,现在的临港开发区,前几年还是荒地,而今年学校、科研基地、产业园区都已经拔地而起;从宜宾到南溪甚至到江安都在进行长江综合治理项目,长江沿岸环境越来越怡人;生活方面,以前排污较重的发电厂等现在都关闭了,宜宾的天空从灰蒙蒙的变成了真正的蓝天。
最关注:长江源头的生态环保工作如何?
首次来到四川宜宾,湖南华声在线的记者邓桂明的第一感受是:“金沙江的水怎么这么清?” 在湖南工作多年,看惯了湘江、洞庭湖的水,邓桂明表示,一看到金沙江,自己就立马有了下去游个泳的冲动。他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本次参加美丽中国长江行活动,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宜宾作为长江首城,在环保,特别是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做的如何?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将起到什么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湖南华声在线的记者邓桂明
同样关注环保的还有四川日报的记者殷鹏,他说,本次行程自己最关注的点位就是宜宾纸业环保生产基地。“因为造纸行业污染相对较大,而宜宾本土的造纸厂有上百余家,可想而知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会更大,”他说,“我想知道他们在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最期待:分享更多地方独特沿长江经济带发展经验
来自中工网的编辑韩瑞敏和中国台湾网的记者雍紫薇都表示,第一次从北京来到宜宾最期待的还是蜀南竹海之旅。记者雍紫薇出生于湖北荆州,长在长江边上,现在在北京工作,她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因为生长在长江中下游,沿岸洪水多发,以往经常看到的江水多是黄色的,而来到长江的源头,深刻感觉到这里不仅水更清,而且生态环境整体质量非常好。这让自己对明日走访知名的蜀南竹海更充满了期待。
中工网的编辑韩瑞敏(左)和中国台湾网的记者雍紫薇(右)
在宜宾长江公园惬意散步,又在南溪长江湿地公园吹风观景,来自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唐佑轶对宜宾的湿地公园大为赞叹,他认为湿地公园里的清水步道比较独特,在容易雷同的沿江开发环境打造工程中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他也期待看到更多在经济与环境发展上属于宜宾,属于四川的独特经验。
连日里近37摄氏度的高温和炎炎烈日也挡不住探访团高涨的热情,接下来,探访团一行还将继续深入宜宾,挖掘长江上游这条绿色生态廊道在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经济上的新亮点、新变化。美丽中国长江行,四川宜宾之旅,还在继续!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编辑:李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