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命题。江油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强化需求对接、改革创新、资源整合,坚持聚焦用力,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对标军工标准、支持企业申报军工认证、加强企业与军工生产企业合作,提供高质量的军工用特殊钢高端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目前,“军转民”提速,“民参军”踊跃,军民融合发展平稳,创新型企业蓬勃成长,装备制造业逐步迈向高端军民融合。
四川聚能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是江油一家军民融合高科技企业。近日,企业自主研发制造的“水泥固化线自动开封盖设备”和“水泥固化线辅助设备”顺利通过现场验收。甲方质量监督人员按照合同及相关规定履行并完成了设备的质量监督工作,并签发了“工厂质量放行单”。近期,设备将启程发往核电站现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江油已集聚中物院材料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两所国家级科研院所,攀长钢、六合锻造、聚能核技术等大中型骨干军民融合企业。2017年,江油新增“民参军”企业4户,全市军民融合达到16户,军民融合产业实现收入109.7亿元,增长14%。
创新转化 占领“民参军”先机
核电站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工业系统之一,一台大型商业核电机组通常包括数万台设备或设施,形成了非常复杂的产业链。由于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国内核电市场在工程、建造、装备制造、运营等各个环节均只有有限的参与者,基本被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为主的“国家队”占据。
作为一家已充分把军用技术和管理资源应用到民用产品市场开发中,并在核电配套产品、技防工程、石油开采用品等领域均有建树的企业,聚能公司在面对“水泥固化线辅助设备”和“自动开封盖设备”这种由多台套设备组成,涵盖机械设计、电气设计和软件开发等领域,且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质量管控严的要求时,也感到难度不小。
“拿下它便能进一步奠定核电配套优质厂商的地位。”为此,聚能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团队,从设计研发、产品制造、质量管理、材料采购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的要求及合同约定,实行精细化管理。历时两年零三个月,按照进度节点要求顺利完成设备发运,首次实现了“水泥固化线自动开封盖设备”国产高智能化。
近年来,江油深入贯彻聚焦落实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坚持把军民融合落在江油市工业发展“主战场”,以军地技术标准、数据信息、重点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江油由要素驱动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基本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军民动能相互促进。
协同合作 破除“民参军”壁垒
作为西部地区军民融合发展起步较早、基础较好、优势较为明显的城市,江油在夯实军民融合承载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资源集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如何在新时期,打通军工科技与民用产业之间的“通道”,实现科技与市场的完美碰撞,成为破题的关键。
对此,江油的做法是,以精准招商为抓手、以资本合作为纽带、以产业集聚为支撑,努力走出一条“基金+军转民、民参军”的新型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2018年以来,江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率队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深入对接,推动江油工业投资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盛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部优势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总规模50亿元的江油市产业基金,基金首期10亿元现已到位。另外,通过发挥基金投资吸附作用,带动北京亚之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关联企业联合打造江油军民融合产业园,目前成功引进军民两用磁悬浮发电机组、国产5G芯片等总投资51.5亿元的6个军民融合项目,预计3年内全部建成投产后,实现年产值30亿元、税收4亿元。
从“军民两用”到“军民结合”再到“军民融合”,60多年的发展,江油深刻理解了创新和协同的内涵,军和民互相依靠发展的一脉相承。目前,江油围绕智能处理器IC核心技术、红外与可见光补充探测等重点领域,加强与研院所对接合作,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基金专项支持研发等方式,加速实施超大功率薄膜电容、军用速射武器供输弹系统等项目,力争3年内军民融合产业产值超190亿元。
涂伟强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图片由江油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