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6日,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召开城市安全风险防控现场会,会议宣布成都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正式启动。目前成都市安全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如何?风险评估启动后将带来哪些影响?6日下午,在成都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新闻通气会上,相关部门人士对此做出了解答。
成都城市安全工作做得如何?从哪里做起?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技术治理”“标准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已经成为当地织密城市“安全网”,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的“四轮驱动”。
技术治理 成都开发新预警系统实时监控重大风险源
为做好安全生产监测,成都市开发了一套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预警系统,当好了生产安全的“守门员”。
其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设置摄像头、气体探测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前端感知设备1.5万余个(这些设备每6秒采集一次数据,发现异常情况会立刻报警),对包括所有106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在内的974家高危企业,进行24小时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分析和巡查;系统运行以来,成功发现重大隐患112处,处置氨气、氯气泄露等重大涉险事故22起,监管企业连续5年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亡人事故,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图: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应急指挥监控平台
其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管系统,通过制定14个大类、39个小类、2.6万余小项的风险源分类及检查标准,推动企业排查治理隐患和部门动态监控,解决了企业安全检查“查哪里”“如何查”的问题。系统运行以来,注册企业4.1万余家,通过系统自查自报自改隐患205余万项,隐患整改率达99.7%,辨识风险源3.1万余处,为实现安全生产隐患闭环管理、强化企业风险管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构建安全生产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库,以及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和处置常识库,“一图式”展现全市安全生产应急专家、机构、物资、仓库、队伍、装备等应急资源力量,先期完成了沸腾液扩展蒸汽爆炸伤害、蒸汽云爆炸、池火灾和有毒气体扩散四个模型,初步具备了先期研判、辅助决策和事后评估的功能。
此外,据了解,成都作为全国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试点城市,将着力在安全风险预测预警、隐患规律及治理、事故规律挖掘、应急救援决策分析、重点行业领域形势、公众安全需求等16个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加强周期性、关联性分析,实现从经验决策向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转变。
5月10日,来蓉考察调研的国务委员王勇对成都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成都安全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肯定,要求成都把整个系统串成一片,为全国提供样本。为此,成都市在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基础上,正在搭建城市公共安全感知系统,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系统,把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升级为城市安全风险预警预控系统。
标准治理 积极制定发布地方标准
成都市推进城市公共领域安全管理标准化,并着手将部分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记者了解到,针对商业商务楼宇和古镇、特色街区安全风险隐患突出的情况,成都在12个不同业态商业商务楼宇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试点。经过深入研究与反复摸索,2016年1月1日,制定发布全国首个商业商务楼宇和古镇、特色街区安全管理的地方标准──《成都市商业商务楼宇安全管理标准化评定规范》和《成都市古镇和特色街区安全管理等级划分与评定》。其中,商业商务楼宇地方标准正在按照国家标委会的要求,会同广州标院、成都标院,研究将地方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
经过几年的推广,截止目前,全市已有97个商业商务楼宇和11个古镇、特色街区通过公共领域安全管理标准化达标评定,这些楼宇、古镇和特色街区的安全管理得到了很大提升。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市超大型城市综合体将基本完成公共领域安全管理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其他城市综合体逐步达标。同时,成都还制定了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地方标准,正在研究制定医院、大型活动临时搭建工程安全管理地方标准,全面推进公共领域安全管理标准化。
系统治理 城市安全基础落到这些实处!
此外,成都在产业调整、基层公共安全建设、国家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从严执法错时延时执法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良性互动,实现系统治理,夯实了城市安全基础。
具体做法有哪些么?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实施了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场所安全搬迁工程,加快区域内专业市场、物流企业搬迁,淘汰技术和设备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管理混乱的企业;全面退出了煤矿、烟花爆竹生产行业,现有的非煤矿山也将逐步关闭,并将烟花爆竹禁放区扩大到绕城高速以内区域;引导安全应急类企业聚集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安全应急产业基地,建设国家应急救援基地,强化应急保障。
同时,成都市的基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到2020年成都全市将整体建成省级安全社区;成都市安监系统在“零容忍、严执法”的基础上,实行不定时工作制,错时延时执法,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城镇燃气、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夜间、节假日不定时监管执法,特别是以夜间监管执法为主,着力消除监管执法盲区和空档,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成绩斐然。
源头治理 防范于未然
3月21日,成都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了《成都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决定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体系,治风险源头,布防控大网。
记者了解到,根据试点安排,将对十个重点领域和四条城市“生命线”城市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分级,形成城市安全风险清单;建设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建立风险管控工作机制和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提升安全预控和应急能力。
据透露,成都开展此次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意义在于,系统地普查、辨识、评估风险之后,再对应急救援资源和能力进行调查、评估,最终形成一张城市风险实时动态运行图,从而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切实提高防范和遏制城市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成都今年正式开展城市安全评估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做?如何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开展好?
成都市安监局安监二处处长盛英聪在通气会上表示,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一定不能就风险评估而评估,而是要结合隐患排查、治理进行。他说:“在充分调研、学习、探讨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城市安全评估工作应该由下而上,逐行业、逐类别、逐区域地进行辨识。要由点到面,层层排查。同时,要养成所有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形成将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一个大的飞跃。”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编辑:李俊蓉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