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莲身凭岸起,鹫岭倚云开。月渡青衣水,烟沉尔雅台。灵秀的水、雄伟的山,孕育了乐山特有的山水气质,造就了乐山城绵延千年的厚重文化底蕴。
2015年7月,乐山成功申报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也是继成都、南充之后,全省第3个取得创建资格的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惠民是最大的惠民。”2016年乐山提出“绿色打底、山河为骨、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自觉把创建示范区作为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化”即“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建设。
7月24日至26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委托第三方,对乐山市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行验收。三天时间里,验收组将听取乐山市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汇报,审阅乐山创建工作档案台账资料,走进乐山市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展览馆以及市中区、峨眉山市、犍为县等地实地检查,深入了解乐山市历史文化资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方面情况。
意见反馈会上,验收组认为,乐山市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省文化厅指导有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品牌活动,创新文化工作机制,坚持全面达标与重点突破紧密结合,初步形成以文旅融合为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乐山经验”,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
以文惠民,服务产品丰富多彩
24日下午,炎热异常,乐山24小时书屋成了最好的去处。泡上一杯甜品,手捧一本好书,安安静静的享受一份闲暇,初来者或许会感叹:原来生活可以过得如此惬意!
2018年2月12日,24小时书屋正式营业,成为继漫乐山·书咖后,乐山又一个将公益性服务与读者个性化需求有效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书屋作为市图书馆分馆,藏书近4000册,涵盖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多个门类,并专设有郭沫若、苏东坡和乐山地方作者作品专柜,所有图书全部纳入市图书馆数据管理平台,在全省首先探索出了一条图书馆分馆建设──“在这儿借书,到那儿还书”的全新模式。
与此同时,24小时书屋开展嘉州夜话、艺术培训、名人讲坛、亲子教育等主题活动,现已逐渐成为乐山市全民阅读活动的示范基地和创意名片。
一旁的新华文轩沫若书城是新华文轩负责经营的大型文化阅读体验中心,是全省唯一一家由政府提供资源撬动社会资金打造的一个集阅读服务、当地文化展示、亲子阅读于一体的公共阅读空间。沫若书城与乐山市文化馆、嘉州画院、乐山市图书馆连为一体,文化氛围浓厚。书城分为上下两层,共1500㎡,上架图书5万余册。
亲子阅读区上架儿童类书籍约3000个品种,1万册图书,承载了新华文轩品牌活动“文轩姐姐讲故事”。每周六下午都会有文轩姐姐给孩子们带来精彩的故事,让孩子们从小爱上阅读。本地作家作品区域,设置了“爱家乡,爱乐山,爱老乡”乐山文化名人作品专架,包含苏东坡先生和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今年4月21日举行了乐山本地作家龚静染作品分享会。阅读区每天晚上7点开展“我是朗读者”的品牌活动。社科区陈列了精选社科类书籍4000个品种,约12000册图书。
以文创建,设施机制齐备完善
犍为县清溪镇和平村的陈莉是一名乡村医生,每当忙完一天的工作,她就会和村里的姐妹们聚在村里的小广场上跳舞。近年来,她见证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所带来的改变,“以前都是爱好者自己带着音响设备来跳,现在政府给我们请来了舞蹈老师,配备了蛮好的音响设备,灯光也亮了,场地也宽了,大家在这里跳得蛮开心。”和平村文化活动中心位于清溪镇和平村“茉莉香韵”新农村聚居点,占地400余㎡。文化活动中心按照幸福美丽新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院坝)“5+4+1+10”的“犍为模式”建设,设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电影院)、应急广播室、便民服务中心等。
和平村文化活动中心组织机构健全,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配备有茉莉香韵舞蹈队、科普宣传组、党员先锋服务队、公益电影放映队等六支文化活动队伍。新村沿河建设有文化长廊,全长250米,充分中华美德、家训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农村节气风俗等内容,并建有犍为画院创作基地、犍为文庙乐团排练基地和“非遗传习室”,在传习室成立文化创意孵化平台,吸引岷江卵石画、清溪剪纸等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入驻,推出卵石作画、传统剪纸艺术体验等活动,并开展现场教学和作品展销,在新村聚居点形成了独特的人居文化。
和平村文化活动中心只是全市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经过三年努力,目前乐山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不断涌现,文化惠民能力持续增强。创建示范区期间,乐山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56亿元,文旅设施建设投入7.61亿元,全市目前共有文化馆12个、图书馆1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18个、村(社区)文化室2248个、博物馆10个、美术馆2个、剧院2个、城市电影院21家、乡镇电影放映厅73个、乡村室外固定电影放映点142个、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市、县公共文化设施完善,设置率达100%,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实现了100%全域覆盖。
已完成嘉州长卷文旅风情街区、绿心文化公园、老霄顶文化公园、嘉阳小火车芭石铁路文化体验之旅等7项文旅项目建设,乐山战时故官文物南迁遗址公园、乐山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构建、沫若文化城、井研中国农民画村等文旅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成功举办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峨眉山佛光花海音乐节、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嘉州大庙会、夜游三江等系列大型文旅活动以及独具民族特色的“小凉山彝族火把节”、五通桥小西湖龙舟文化节、犍为茉莉花文化艺术节、井研农民画乡艺术节等活动,成为市民和来乐游客喜爱的特色文旅品牌。
文化是城市的血脉根基,宛若春雨润泽百姓心田。在全面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乐山市立足于文化乐民、富民、育民,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保障文化民生、实现文化小康,文化强市的乐山,正昂首奋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钎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