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浪微博李峥嵘:微博的出现改变了政府机构在传播格局中的角色

2018-09-29 21:04:15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18年9月28日,首届西南地区政务新媒体(微博)学术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国内知名行业专家、学者以及来自西南地区政务新媒体的从业者围绕“由发布到服务”主题共同探讨了政务新媒体线上发布、政府宣传、社会化服务的最优实现途径。期间,微博政务运营总经理李峥嵘接受了四川发布记者的专访。

微博的出现改变了政府机构在传播格局中的角色

政务微博作为政务新媒体的一大传播出口,对促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有着怎样的影响?李峥嵘告诉记者,首先,从微博本身的传播特性看,它是唯一一个随时随地、没有条数限制地发布信息,并快速完成广泛、公开、互动传播的平台。从内容承载形式来讲,它涵盖文字,图片,短视频,长文等多元的表达方式。这两点已经决定了对于政务新媒体,政务微博在如突发事件应对、权威信息发布、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等很多特定场景下有着不可替代性。

同时,她提出:“微博的出现改变了政府机构在传播格局中的角色。”对此她解释到,原来政府机构必须依赖传统媒体发声,而现在,第一,政府机构自建起了新媒体矩阵,可以自主发声,这就有了话语权。第二,因为不能仅仅以一纸公文的形式发布内容,因此在社交媒体上发声也改变了政府机构原有的话语体系。第三,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机构建立起了自己的纷发通道。她说,完成了这三步走,就完全扭转了政府机构在传播格局中角色的转变。

部分地方对政务微博重视度不够问题现实存在

政务微博在提升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能力方面的影响力显著,但是,在部分地方、部门,不重视政务微博的情况也现实存在。不开通微博账号、僵尸号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是什么?

李峥嵘分析,与如微信一类移动社交相比,微博有一定的使用门槛。因为它的属性是一个社交媒体,因此对于受众来说,它不是一个刚需和高频。对于许多政府领域的领导来说,他们自身没有使用微博的习惯,或者使用不深入,这样在系统内微博也就不太会受到重视。

另一方面,微博是开放的、互动的,所以当很多信息放到微博上来就会接收到多元的批评和建议,这个时候反过来也就考验着一个政府对这种多元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是否能够更加包容。一旦不能,它就会担心、害怕。所以部分政府部门对微博或者是躲避或者是应付。李峥嵘表示:“在我看来,这个时候,它就完全丧失了一个政务微博应该起到的作用。”

路径已经清楚 关键在于态度

“在社交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账号了,它已经全面地融入到社会治理当中。”李峥嵘说,到目前为止,微博已有有17万个政务账号,是最大的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不均衡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对一个产品的认知和重视决定了它下一步的发展”,李峥嵘告诉记者,放弃了在微博上建立起倾听、互动的通道,就等于丧失了一个主动的话语权。她认为,要打造网络强国,打造服务型政府,关键是在于地方政府是否能深刻理解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定和精神,是否能将服务意识贯穿到行动中来,完成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她说:“现在路径已经非常清楚了,关键在于态度。”

同时她也表示,作为平台方,下一步,希望在产品技术端帮助一些政务微博找到与该部门传统职能相结合所需要的产品技术的支撑,扶持它们做的更好。同时联合产学研三方,引领政务微博向服务方向发展。她透露,后期也将与四川发布、成都地铁等共同探索如何在微博上强化、集合差异化服务。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摄影 张羽茜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