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 开江自强楷模以勤奋创业“摘帽”

2018-10-16 17:45:28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在开江县永兴镇姚家坝村,只要说起熊运代,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是贫困户,但是他不等不靠,养猪、养牛、办酒厂、做小买卖……什么他都做,就是不闲着。

1972年出生的熊运代,只有小学文化,黑黑壮壮,但随时面带微笑,眼神充满坚毅。虽然世代为农,但他从不信命,他坚信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有收获。

刚结婚之初,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熊运代夫妇选择外出务工。大都市的繁华却抵不过落后家乡的诱惑。在积攒够一定积蓄后,他们毅然回到家乡,开始尝试创业。

2006年,因为致富心切,在各项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一次性投入近8万元养了20多头母猪,因管理不善、市场不佳,几年时间直接亏损10余万。

“失败是成功之母”,他没有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而是认真查找失败原因。再次踏上打工征途,为卷土重来积蓄力量。几年后,凭借着打工时学到的养牛技术,他又养起了牛。这次肉牛长势良好,加之市场好,当年便赚了6万多元。

2013年10月,一纸检查结果通知单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静,老实本分的妻子肖继勤竟查处患上了脑垂体瘤,两个娃娃要上学,老父亲要常年卧床吃药,熊运代一家因此跌入了贫困户行列。他没有沮丧,始终坚信着困难都是暂时的,一边带着妻子辗转于各大医院治病,一边打零工挣钱养家……两年多的治疗终于迎来黎明,妻子的病基本治愈了。

为了给妻子治病,再加上环保原因,牛场早就关闭了。为了摆脱贫困,这次熊运代专门跑到老丈人家学习了半年的酿酒技术,拿着从银行申请的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基金和4万多借款,他建起了“永兴姚家坝老烧房酒厂”。

酒厂年产量达1.8万多斤,纯收入6万左右。熊运代一家因为酒厂的稳健运营,于2017年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今年,熊运代一家还从简易棚居房搬进了朝思暮想的水泥房。初中毕业的大儿子通过参加扶贫技能培训,找到了每月六七千工资的工作。小儿子在读高中,学习成绩优异,明年有望进入理想大学。

“贫困不可怕,失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懒得做。”这是熊运代一直坚持的人生信条,他相信勤劳一定能给他带来想要的生活。

刘娇 谭建川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邹辉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