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座谈会在绵阳游仙召开

2018-11-03 13:06:54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2日,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座谈会在绵阳游仙召开。会议旨在贯彻中央认真做好农业节水各项工作指示精神,围绕总结交流各地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新探索、新成效,认真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一思想,细化措施,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绵阳市游仙区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近年来,游仙区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采取一系列扎实举措,着力推动“水美游仙”建设,全面奏响管水、治水、用水“三部曲”,描绘出了水利改革美丽新篇章。

游仙坚持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等环节,探索由政府包揽的“一元结构”向“政府+农户+社会”的多元结构转变。突出政府领导主体,项目资金实现多元整合坚持实施“上级项目投一点、区级财政补一点、产业业主出一点、受益群众筹一点、社会捐助帮一点”的“五个一点”措施,全面整合涉农资金,形成了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格局。探索“水管单位+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的分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自治功能,坚持项目方案民定、工程民建、资金民审、建后民管,不断提高用水群众管护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农村水利工程“农民管不了、集体不愿管”的被动状态。  

自2014年被水利部确定为“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以来,游仙以“河长制”为抓手,夯实党政责任,实施综合治理,形成了制度健全、主体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到位、监管有力、手段先进的河湖管护长效体制机制。设立县级河长18名、乡镇级河长208名、村级河长524名、社级河长845名,形成了政府主导牵头、乡镇全员参与、层层压力传导、人人职责明确的“区、镇、村、社”四级管理体系。

以辖区内涪江、芙蓉溪、魏城河主要河流为重点,建立水环境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推进河道岸线风景区建设,投资约2.88亿元综合治理河道31.3公里,疏浚河道20.8公里,划定河道管理线286公里。加强沿江沿河工业污染源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投入4500万元整治15家企业污染物排放,关停取缔5家重污染企业。

建立分类水价机制,在节水增效上惠民生。核定粮油作物执行终端水价每方0.17元,经济作物、养殖业和其它执行终端水价每方0.20元,全区粮经比例和灌溉技术更趋科学合理。2014年以来,项目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67提高至0.85,灌溉用水保证率由70%提高到85%,缩短灌溉时间5到10天,全年节水量达到89万方,水费成本降低近40%。

做好开发利用文章,实现“水美”效益。以“一处工程就是一处景观,一条流域就是一道风景线”的标准。游仙区投资270万元修建文化堤防4.2公里,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水工程景观10余处。着力打造水利文化,形成全方位治水管水新格局。(杨宗友)

编辑:李俊蓉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