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针对军工科研设备设施闲置率高、军民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等问题,四川省探索建立军民资源共享机制,分类推进国防科技实验室、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向社会开放,市场化整合军、民两个领域的先进设备和人才资源,进一步提高了军工资源的开放率、利用率,试点经验已列入首批在全国推广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这是记者22日在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内容。
三大共享平台成功打造
省委军民融合办副主任施遐在发布会上介绍,我省建立全国首个“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目前,已经形成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建立了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增值服务产品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平台首创的科技型(军民融合)企业“设备仪器贷”产品已于今年10月正式发布,首期授信贷款资金规模2亿元,专门用于帮助科技型军民融合企业购置研发、生产所需仪器设备,解决其“无抵押、融资难”问题。平台已经在遂宁市和成都市建立异地工作站。
打造“四川军民融合在线”平台。四川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优势资源以及航天云网的平台建设运营经验,先行先试打造“四川军民融合在线”,构建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加强军民资源共享。自2017年运行以来,平台已入驻企业632家,上线外协供需信息11123条、产品供需53229条、科技成果644条、仪器设备748条。
完善“四川军工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平台发布国家国防科工局、财政部印发的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目录,分批发布省内军工设备设施开放共享信息,新进入共享服务平台的军工仪器设备超过600台(套)。组织和指导有关单位制定开放共享计划,建立和完善共享服务机制,提高开放共享效率和质量,推动我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实验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创新资源向民口开放。拓展与各军兵种的合作,推动军地资源共享共用,军地基础设施统筹利用。
试点经验全国推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了解到,通过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集聚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9基地等100多家科研院所和军民融合企业,整合了以风洞设备、核测试相关设备等为代表的15大类、总价值超40亿元的4500余台(套)仪器设备,以3位院士为代表的各类专家200余名,形成1万余项指标的检测能力。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在检验检测、设备开发、认证服务等方面累计为11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3000余次,服务金额超过1000万元。
“试点经验正在全国全省推广”,施遐说。近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已将此项试点经验列入6条典型经验做法之一,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我省也专门制定了此项试点经验的推广方案,下一步将创新方法,扎实推进军民大型国防科研仪器设备整合共享,确保我省首创的经验成果产生更大实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编辑:李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