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走进中江县古店乡皂角村,晓林家庭农场绿油油的柠檬树里还依稀藏着几颗黄灿灿的柠檬。农场负责人叶晓林告诉记者,现在已经过了柠檬丰产期,剩下的柠檬质量不算最佳,但也有商家收购进行深加工。
晓林家庭农场占地115余亩,其中养殖面积5亩,柠檬果园面积110余亩,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柠檬每年产量可达40余吨。农业园采用生态模式进行园内农业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当初在这里创办农场是因为看好农业发展,但做的时候发现除了有好的收益,也能带动贫困户脱贫,我感到非常骄傲。农场这110余亩的土地中,有13户贫困户,他们流转了近20亩土地,除了每年4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在农场赚取务工费。”叶晓林说道。
此时,在农村地里还有几位忙活的村民,他们都是该村精准扶贫的对象。晓林家庭农场以土地经营权流转得“租金”、群众务工挣“薪金”的模式,让当地贫困户获益。
“土地租出去,家里人还可以在农场里打工,每天60元,还包吃,工作很轻松,加上租地的钱,比自家种地强多了,这可加快了脱贫步伐……”说起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贫困户刘自书打心眼里高兴。
刘自书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己和老伴都身患顽疾。2013年他将家里的3亩田流转给晓林家庭农场,空闲时候到该农场打零工,一年下来有5000多元的收入。
“晓林农场建立之初,在对贫困户宣传土地流转方面没少下功夫。贫困户对这种方式很陌生,不愿意接受,我只能挨家挨户一个个宣传。最后大家信任我,我也没让大家失望,帮助他们增加了收入,逐渐摘掉‘贫困帽’。”皂角村支部书记李先斌欣慰地说道。
晓林农场的建立和运作模式只是古店乡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古店乡紧紧围绕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等目标,外引内培两手抓:种植丹参5000亩、白芍1200亩、桔梗1000亩、生姜3000亩、慈菇1000亩等;并积极引进种植油橄榄1600亩、猕猴桃500亩、青花椒400亩、金雷竹350亩、贵妃枣300亩、柑橘300亩等。
古店乡乡长江山介绍说,“我们的目标是秉持‘产业脱贫,就业脱贫’的原则,由各村第一书记作为产业发展‘第一抓手’创建‘第一书记产业园’,并探索农副产品和技术服务‘第一书记代言人’经营机制,利用村级集体资产,采用‘企业+专合社+农户’模式,创建‘一村一园区’,最终实现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
高寒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编辑:彭宛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