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四川企业积极“走出去”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参与境外投资、贸易的企业达到1020家,其中民营企业776家,占全省对外投资贸易企业总数76%。主要涉及矿产、机械制造、金融、房地产、化工、食品、文化等方面。
1月13日,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当日。来自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工商联界别的胡景寿委员,接受了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的专访。他认为,四川企业“走出去”在收购和开采海外矿产资源方面,进行了很多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但作为民营企业“走出去”,还存在许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何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困境支招?加大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力度?胡景寿向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详细介绍了自己此次带来的提案。
胡景寿认为,从政策层面看,国家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支持和保障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到位,便利化程度还需提高。“近年来许多政府部门针对民营企业“走出去”都做了服务工作,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服务综合性平台。”胡景寿希望整合外事、发改、商务、财政、市场监管、公安、海关、金融等职能部门的力量,加强统筹协调,早日促进建立一个统一为“走出去企业”服务的平台,提供法律、信息、资金、人才的多方支撑。
“企业对当地的法律法规和风土人情不熟悉,缺乏国际化经营运作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也是一大问题。”胡景寿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已“走出去”民营企业认为:阻碍企业在海外发展的最大瓶颈便是人才的缺失,特别是法律方面的人才。“合适的人难找,找到的难招,招到的难留”。
对此,胡景寿在提案中呼吁,政府部门建立海外在川留学生信息库,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主要是从职能部门、专业高校、科研院所,着力加强对条件好的投资国的法律、语种、习俗等方面的留学生培养力度,让“走出去”的企业可以在留学生中招募到熟悉两地文化与经济的未来型人才。同时。建议企业层面吸收初步具备国际化人才标准、有在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加盟;组织高(中)层骨干参加在国内外的相关培训。
“当然,四川也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优秀经验的‘走出去’企业。”胡景寿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这批企业应充分发挥优势,为中小企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商(协)会发挥组织作用,鼓励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建议有条件的行业商(协)会可尝试拓展服务网络,在境外设立商(协)会组织或办事机构,提高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程度,推进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避免出现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商(协)会之间还应多开展交流与合作,使商(协)会成为引导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载体和依托。
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周俐君 余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