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 3月3日下午,在北京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四川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记者发现,在这147人的团队中,有12位代表都是来自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单位──行政村的“村支书”。
从田间地头、群众身边,到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央领导面前,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些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把哪些群众心声带到了“两会”?他们这样说!
代表名片: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 查玉春
“我嫁到晏家坝村的时候这里很穷,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查玉春介绍,数年过去了,现在晏家坝村是农旅融合村,2016年当选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2017年成为了全国的文明村镇。
“好耍得很!梨花节、桃花节、菜花节、葡萄采摘节、草莓采摘节……来耍的游客真的是络绎不绝……”查玉春板着指头,向记者描述着村子里春天的场面。
乘着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的东风,十多年前,农民的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已经达到20000元。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住的是小洋楼,吃穿都不愁,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查玉春举例说,村子里有一家叫卓子贤的,以前他家里只有三口人,生活很困难。这几年通过调整产业,晏家坝村发展了旅游业,卓子贤一家人通过开设农家乐,生活越过越好,“现在他们开上了小汽车。儿子娶了媳妇,都有两个孙子了!”
记者问及村民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查玉春略微思考,坚定地说,“现在生活已经很好了,我们跟城里人一样,也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张药滟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