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4月22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环球网、果壳网、未来事务管理局、新浪微博联合发起的“人造太阳”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第二站中核集团在成都启幕,据了解,该活动将持续至24日。
赵洋在实验基地听取工作人员介绍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是最具智慧的神明之一。他不仅创造了人类,给人类带来了火,还教会了他们许多知识和技能。22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馆副研究员、科学史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赵洋参观了位于四川成都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聚变实验基地。在队伍前头,他一直认真地与一线科学研究工作者交流、记录。
在赵洋眼中,这些一线的科学家、工作人员就像“普罗米修斯”一样,致力于给人类带来“火”。赵洋告诉四川发布记者,这个“火“是来自“恒星”的“火”──它就是核聚变能源。
核聚变被称为“未来能源“。一公升海水里提取的氘,在完全的聚变反应中可释放相当于燃烧300公升汽油的能量,是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的未来终极能源。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中国“人造太阳”环流器二号M装置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有望将电流从我国现有装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 该装置位于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核西物院是国家核能发展三步走中核聚变堆研发的核心单位,以磁约束受控核聚变为主要研究方向。
赵洋告诉四川发布记者,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每次实验放电为两秒。赵洋强调,不要小看这两秒。他拿氢弹爆炸举例,氢弹爆炸的单位仅为微秒。“也许到几十年后,这两秒就会变成20万秒、2000万秒,甚至是一年365天不间断的核聚变放电。”他相信,我国的这些科学家们会真正的把属于太阳、宇宙的自然威力带到地面上来,真正的造福人类。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