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年来,南充市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中,打出建立制度体系、委托三方评估、严格执法监督、强化合法性审查系列“组合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大跨越,在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中,从2016年全国100个被测评城市的86位,跃升至2018年全国第25位,蝉联西部17个被测评地级市第1位。
健全制度机制,夯实审查基础,使审查工作有章可循、运行流畅
建立审查制度。参照《四川省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定》,在2017年出台的《南充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规则》中,将合法性审查规定本土化,明晰合法性审查是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之一,明确合法性审查的范围、程序、期限、方式、责任,赋予合法性审查“一票否决权”,行政决策事项未经合法性审查通过的,市人民政府不予决策。在实际工作中,凡上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议题,除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和人事任免等议题外,均须经过合法性审查程序,做到了既不因“事急”而跳过审查,也不因“事小”而忽略审查。
健全审查机制。与市政府办加强合作,实现审查流程无缝对接。审查件经市政府领导签字后,由市政府办统一转送市司法局审查,其他单位或个人径行报送的,一律不予接件和受理。审查结束后,由市政府办领回《合法性审查意见书》和资料原件。与起草部门加强协调,达成工作上的理解与共识。厘清起草部门的主体责任和审查部门的审查责任,使起草部门明白审查目的与其提高决策质量目标一致,推动形成工作合力,让审查工作不必“护短”,更加“超脱”,保持了审查的客观公正,让可能造成违法决策、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问题,在合法性审查环节中得到有效过滤和纠正。
充实审查人员。通过聘请聘用法律专家、招考调入法律人才、用好用活律师资源,组建起3个科室、6名专家、9位“外援”的专业合法性审查队伍。同时,精选相关行业专家、实务界法律精英,筹建100多人的南充市法律人才专家库,邀请入库专家学者对重大、疑难、复杂的决策事项开展咨询论证,为合法性审查工作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严把关节关口,确保审查质量,为行政决策铺路搭桥、保驾护航
严把入口关。完备的资料是合法性审查的前置条件。在审查工作运行中,加强对市政府办秘书科室工作人员的指导,使相关人员掌握审查事项范围,须报送的起草说明、公众意见、法规依据等必备审查材料清单及其格式,从秘书科室收件时就把好接收关口,杜绝因审查资料要件不齐而影响审查效率。市政府办转办的审查件资料不完整齐备的,一律作退件处理,保障合法性审查顺利开展。
严把质量关。质量是合法性审查的生命,规范是提升质量的前提。规范审查流程,一般决策事项由审查人初审、科室审核、领导审签三步完成,重大决策事项通过实地调研、开论证会等辅助审查,原则上10日内提出审查意见。规范审查方式,分类明确审查要点,提升审查针对性。对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事项,重点审查决策主体是否准确、决策权限是否适当、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决策内容是否与法律法规和中省相关规范性文件相抵触;对合同,重点审查合同内容、违约责任、合同解除、诉讼管辖等方面存在的隐形风险。规范审查意见书文本,参照法律文书格式优化合法性审查意见书版式,让意见书更加庄严,意见书采用“审查依据、审查事项和审查意见”三段式结构,审查事项中对决策主体、权限、程序、内容是否合法进行逐一阐释,对个别审查事项可能存在的决策风险和需要完善的后续程序,采取提示方式予以指出,让阅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即使未通过的审查件,也可以通过合法性审查意见书找到问题所在。
严把运用关。审查结果的遵循和运用是合法性审查工作的核心。对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事项,一律不上会、不研究、不决策;对合法性审查意见书提出修改完善建议的,先经修改完善后再进行审议。2017年以来,审查决策事项900余件、建议修改88件、否定24件,否定件涉及资金近500亿元,合法性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已经凸显。法治审查作用进一步发挥,让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系统有了更新的理解和更高的期待,倒逼司法行政系统干部职工提升工作正规化、专业化、法治化水平,有力促使司法行政部门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扩大,持续推动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更好发挥。
创新思路做法,推广审查经验,让规定动作结出硕果、惠及民生
审查全程留痕。实行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化管理,从收件到印制合法性审查意见书的所有流程,均由经手人登记签字,全部原件资料扫描存档,合法性审查意见书加盖骑缝专用章。通过留痕式管理,为责任倒查提供便利,增强了各环节经办人员的责任意识,杜绝了换件改件的可能,保证了合法性审查过程的规范性、保密性、严肃性。
审查成果共享。每月对《合法性审查意见书》进行汇编,分送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相关部门参考借鉴。加强对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合法性审查工作指导,市辖9个县(市、区)均已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相关制度,2018年各县(市、区)共进行合法性审查1413件,提出意见建议1157条。全市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水平整体提升,强力推动了全市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
成效全面彰显。随着合法性审查工作的深入推进,合法性审查意见书对行政机关“关键少数”法治思维的持续影响,全市行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依法治理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控制决策风险、拒绝违法决策的“防火墙”越筑越牢,合法性审查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中的法治保障作用也不断凸显。近年来,审查了“155发展战略”系列文件,与吉利集团、银翔集团、三胞集团等企业集团的合作协议,涉及金额高达5000余亿元,实实在在服务发展;审查了支持嘉陵江流域、阆中古城的保护等政策措施,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低保补助、环卫工人工资待遇调整等事项,实实在在服务民生。
牟淼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郭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