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在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校门口,几乎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一位“看门人”,他身材中等,儒雅俊朗,弯弯的眼睛平易而亲和,无论是来上学的学生,上班的老师,还是送孩子的家长,他都亲切的与他们微笑问好。
他是王仕斌,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书育人模范四川候选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育厅首批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
一年级新生入队,学校要求家长牵着自己孩子入场,由于男孩家长在外打工,校长王仕斌牵着孩子的手走进学校
“只要没有出差,每天早上我都会站在学校门口迎接上学的孩子,这已经成为我十几二十年来的一个习惯,其实也就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位在达州教育界久负盛名的名教师、名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始终保持着谦逊,在他看来,学生是他的孩子,老师是他的朋友,家长是他的伙伴,而“爱”就是彼此之间连接的纽带。
“爱”是责任 做一位孩子喜欢的校长
1991年7月,年仅19岁的王仕斌从中师毕业,分配到四川省达州市西外镇的一个山村小学。在那里,破旧的教学楼,满是泥泞的操场,甚至一位老师需教授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这些对于一个刚毕业满怀憧憬初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那时我带的班上有19个学生,学校条件很差,说实话刚毕业我去到那里的时候其实是有点迷茫的。”王仕斌回忆道:“但孩子们真的就是一张白纸,他们对知识的渴望那种力量就像是努力破土而出的小草,我自己也是农村里出来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知道我有责任让他们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讲台的神圣便是在于,每一位站上去的教师,都会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正是这份责任,王仕斌转变心态,开始享受起在山村小学的教学生活:与孩子们做游戏,同孩子谈心,每天第一个到学校陪孩子们早读,课后为因生病而拉下课程的孩子辅导……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这些日子里,王仕斌喜欢上了教育,真切感受到教育带来的乐趣。
校运会上,校长王仕斌与孩子打乒乓
1993年,达州市教委开展“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王仕斌在乡村快乐而朴实的教育经历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评委与老师。也正是这个机遇,当时达州市通川七小的王正兰校长非常赏识王仕斌并将他调入了七小。
从教导主任到分管教学副校长、再到校长,“育人的核心是爱”这个理念贯穿着王仕斌整个教育生涯。“每天早上校门口迎接学生,定期组织学生谈心,陪孩子们玩耍参与他们的课余活动,发现每一位孩子的闪光点……”在他十余年的校长生涯中,正是这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使自己成为“孩子喜欢的校长”。
“爱”是信任 做一位同行赞赏的校长
2007年12月24日王仕斌接到组织调令,将赴通川一小任校长,这一消息立刻在七小老师中掀起“轩然大波”。“我们都很喜欢王校长,大家当时都觉得很惊讶,好多老师当场就哭了,甚至还有几位老师提议去区上请愿留下我们校长,后来还是王校长挨着给大家做思想工作。”达州市通川七小的袁老师说道:“2018年暑假,当我们得知王校长要回来继续任校长的时候我们特别高兴,微信群里一下炸开了锅,大家纷纷发消息欢迎王校长‘回家’。”
校长与老师如此深厚的情谊亦在于一个“爱”字,在王仕斌的日常教学管理中,他认为好老师都不是管出来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我和老师都非常亲近,但同时也是宽严有度,首先要以身作则所有老师才会认同你、信赖你。”王仕斌说道:“无论我是出差还是在学校,所有的规则早已融入每一位老师的日常,成为了他们的习惯,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对教师这个行业肩负着使命感。”
而对青年教师,王仕斌更是倍加呵护与关心。针对青年老师经验不足的问题,王仕斌在学校实行“拜师结对”,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帮扶,加速青年老师的成长;重视青年老师的个人发展,校长在思想上进行引导,学校在专业上提供平台;每年五四青年节学校还会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邀请身边优秀的青年教师,讲述他们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教育心得,人生困惑……“在会上我也会回忆我作为一名基层老师到校长的人生经历,同他们分享我的人生经验和心路历程的变化,对他们进行启发和鼓舞。”王仕斌介绍道。
“爱”是沟通 做一位家长认同的校长
王仕斌认为,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如同伙伴,必须要有畅通的沟通渠道,才能促进家校关系的融合。因此,除了每天早上站在校门口创造同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机会,在他所任职校长的学校,王仕斌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全校学生的家长叫到操场上开一次面对面的家长会。
在家长会上,王仕斌从不准备演讲稿,而是发自内心的同家长进行交流。不仅向所有家长公布自己的私人电话,并且面对每一位家长的短信都亲自回复。“其实每次开完家长会一般都只有很少的几位家长会对小孩的学习或是生活提一些意见,家长总体对学校的教育管理还是非常满意”王仕斌自豪的说道。
家长短信
在一次家长会结束后,王仕斌收到这样一条家长的短信:“您是一位低调、平易近人的好领导,我为我小公主在贵校读书而自豪。”他说,能被家长认同,被孩子认同,被同事认同比自己得任何奖都高兴,这便是一个做教育者最简单的幸福。
“爱”是使命 做一位无愧教育的校长
从山村“孩子王”到名校“掌舵人”,对王仕斌而言,变的是行政上的职务,不变的却是爱上教育的那份初心和使命。
自出任校长以来,王仕斌一直不遗余力的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构建“校际间联动研训”的新机制,通过现有学校资源帮扶同集团其他6所学校,其中有4所为村小,使城乡教育均衡统筹发展得到进一步深化,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文化融合,携手共进。
从08年开展联动研训活动以来,王仕斌亲自组织实施联动教学研讨会35批次,吸引了辖区40余所小学校近3000人次教师前来观摩学习。
王仕斌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四川省教育厅的层层遴选下,成为首批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推动达州、遂宁、南充、广元、巴中等地区学校走特色发展、品牌发展、优质发展之路,通过辐射引领,让工作室成为培养名校长、打造名学校、孵化教育家的摇篮。
采访结束后,王仕斌校长赠予记者一本他的教育教学漫笔《为生命而歌》,他说:“其实教育就是一个为生命而歌的过程,当你担起这份使命,成就他人亦是成就自己。”(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