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今(4)日上午10:00,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庆祝新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四川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党组成员李志刚介绍了四川教育扶贫情况。李志刚介绍,通过全力推进控辍保学、加强项目建设、加大学生资助力度、发展中职教育、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深化对口帮扶等措施,确保各项教育扶贫政策落实落地。
抓好控辍保学 让孩子有学上
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底线目标,在深入落实“五长”“双线八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地区“年年抓辍学、年年有辍学”的现象,我省先后制发四个文件,召开三次全省大会,创新建立“户籍与学籍系统定期比对、义务教育学生身份证学校集中托管、超龄生学业补偿、依法强制劝返复学、严厉打击违法用工”五项制度,全面完善控辍保学体制机制。建立民族地区控辍保学动态管理系统,按照“乡(镇)、县(市、区)、市(州)、省”四级管理机制,督导各地及时规范学生变动手续,建立变动台账,实行失学辍学个人信息入库、动态监控、逐一劝返销账,目前全覆盖凉山州,适时将甘孜州、阿坝州纳入系统管理。截至目前,我省彝区、藏区义务教育失辍学学生7.1万人已劝返6.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已全部劝返。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让学生住下来
针对民族地区基础差、底子薄、办学条件落后、学生坐不下住不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困难等实际问题,截至目前,我省“全面改薄”累计投入资金272亿元,改善民族地区学生及教师宿舍条件。
截止2018年底,45个深度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总面积790.3万平方米,与2014年相比,增加235.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68.1万平方米,增加52.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3.3亿元,增加8.9亿元;生均校舍面积11.1平方米,增加2.2平方米;在增加6.3万住校生的情况下,生均学生宿舍面积仍然增加0.7平方米;生均仪器设备值1681元,增加1156元。
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 让学生能上学
我省将深度贫困地区高中助学金等资助面提高到50%以上(全省平均30%),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义务教育“一补”标准从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提高到每生每年1700元。加强民族地区的保障力度,继续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深入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在免费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基础上,全面免除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共51个县)公办幼儿园3年保教费和公办普通高中3年学费并为所有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民办学校给予等额补助),每年投入省级财政资金3.1亿元,惠及学生40多万人。
在国家资助基础上,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和本专科学生特别资助政策,近三年共为8.57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提供每生每年1000元的生活补助,为11.01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本专科生提供每生每年4000元的学费及生活费资助。
截止目前,已累计筹集资金11.07亿元,使用资金7.57亿元,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9万人次。
加强职业教育发展 让学生有所长
全省共有124所中职学校和5所高职院校承担藏彝区“9+3”教育任务,每年招收“9+3”学生1万人。通过“学生自主择业、学校指导就业、企业吸纳就业、招录干部、部队选征入伍、高职单招升学”等多种途径,全力促进“9+3”学生就业创业,“9+3”免费中职学生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实施“9+3”扩面政策,将“9+3”免费教育资助政策扩展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9县。
为长远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学生就业困难、教师缺乏问题,推进实施深度贫困县师范生培养计划,计划从2019年起,每年在民族地区师范学校招录公费师范生500名,为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及深度贫困县培养储备本土教师人才。
提升教师队伍建设 让学生上好学
实施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招录省公费师范生3000名,重点为相关实施范围县(市、区)乡村中小学校定向培养 “一专多能”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特岗教师计划,重点支持贫困地区补充理科、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双语”教师。2012年以来,全省共招录培养省级公费师范生15000名,招聘特岗教师25997名。实施凉山州贫困县义务教育3000名教师编制保障工程,对贫困县义务教育教师编制实行“先用后补”,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按照“实时结算、动态管理、退一减一”的原则,补充配置一个结算一个,解决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一批退休的优秀教师到深度贫困县支教,2018年以来已招录296名银龄教师。组织省内14所设置师范类专业高校1800余名学生到凉山州顶岗支教。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