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两年 我省完成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

2019-09-27 07:48:00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这些名词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也从侧面说明,气候变化问题越发紧迫。面对这一形势,四川要怎么做,有哪些招呢?

今日上午,小锦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通报会上获悉,据国家统计局审定的经济和能源数据核算,2018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6.9%,较2015年下降22%,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目标。

“四川是以有限的碳排放量,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乐晨介绍,全省正不断强化减排行动的支撑保障能力,政策、科技、产业、资金等要素保障均进一步提高。

其中,全省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国家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基本建成。完成营造林连续三年超过1000万亩,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50%。

能源方面──

省能源局副局长邓超介绍,全省能源消费结构已经转变为以清洁能源为主。2018年,全省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5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29.5%,这是建国70年来全省煤炭消费占比首次下降到30%以下。

交通方面──

来自省交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道路运输车辆分别突破1.2万辆和7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总数从2015年的3百余辆上升至现在的接近9千辆,超过城市公交车辆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车船,累计淘汰营运“黄标车”2.1万余辆,拆解老旧船舶483艘。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推进气候变化试点示范,成都、广元就是其中的引领者。

成都做法──

按照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要求,成都正加快建设国内低碳发展先进城市,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制度能力六大体系;在全国率先设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九大绿色经济产业形态,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家,同比增长19%;加快建设全长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着力打造1275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持续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荣获全球首批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下一步,四川将编制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赵乐晨表示,近期控碳目标已经超额完成,四川省政府已明确全省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全省控碳的中期目标。

同时,《四川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办法(修订)》已审议通过,2018年市(州)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完成和措施落实情况考评正在推进中。

赵乐晨透露,下一步,全省将围绕达峰目标,加快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强化非能源领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全省还将试点推进气候变化投融资,加快建设西部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提高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旅游业等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多项举措。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