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多举措强化治理力度,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2019-12-14 10:20: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11日──12日,南充市人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徐远火带领市人大城环资委、市生态环境局一行10余人到南充市顺庆区、蓬安县调研嘉陵江及支流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环境保护的举措和成效。中、省驻市及南充市级共计10余家媒体参与了本次集中采访。

在为期2天的集中采访时间里,采访团先后参观了顺庆区的桂花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李家镇污水处理厂、荆溪河黑臭水治理现场、顺庆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佳美公司污水处理设施、蓬安县城污水处理厂、凤凰新城截污干管项目、蓬安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湿地公园等地。

多举措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全力抓好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

桂花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顺庆区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经南府函[2017]60号批准设立,本水源保护区为南充市顺庆区顺欣水务有限公司桂花水厂提供水源,服务桂花、辉景、李家、双桥、龙桂、永丰6个集镇和沿线39个村3.5万群众。

“为保护这一重要水源地,我们划分了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南充市顺庆区水务局赵文春谈到,一级保护区沿湖防护隔离网高度为1.8米的总长度3.7公里,安装了交通警示牌4块,保护区界牌10块,宣传牌15块。二级保护区共设置交通警示牌4块,保护区界标35块,宣传牌15块,危化品严禁驶入标识牌9块,设置生活垃圾和废旧农资回收桶80个,垃圾池10个,化粪消毒池10个,确保保护区内农户生活生产垃圾收集率达100%、处置率达100%。

蓬安县县城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设在嘉陵江某点,2018年以来,蓬安县完成了一级保护区内13座建筑的拆迁,交通穿越、沿岸砂石企业整治,及商砼站搬迁等工作,消除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使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标准,保障了16万人的饮水安全。

此外,2017年以来,南充全市共投入资金约6.58亿元,完成了南充主城区饮用水水源地迁建工程和县城饮用水水源地45个环境问题整治。同时,积极开展乡镇饮用水环境问题排查,共排查出155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56个环境问题,计划在2020年底前按照国、省统一部署全面完成问题整治,进一步提升乡镇饮用水水质。

据悉,2019年南充市1-11月水环境质量状况如下:嘉陵江干流及重点湖库升钟水库平均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5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100%、同比上升20%;27条市级河长河流水质达标率85.1%、同比上升33.3%;62个小流域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6%、同比上升30.6%;25条嘉陵江一级支流水质达标率76%、同比上升28%;全市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64.8%,同比上升2.4%,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呈稳中向好趋势。

引进新技术科学治污,全力完善污水处理配套设施

 顺庆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系分为两期进行建设的,位于潆溪街道办事处冯家寺村,是顺庆区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子项目之一,由南充信开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一期工程建设日处理规模7500t/d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巳于2018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采用的CASS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目前运行正常,实际日处理污水量约6000t/d。二期工程将建设日处理规模为7500t/d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总处理火车北站以北的工业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和部分潆溪场镇的生活污水,采用的改良型【不支持wmf图片】O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总投资3.89亿元,目前已经完成了调节池、水解酸化池、生化池、高效沉淀池开挖,正在进行换填、捡底、底部浇筑及钢筋绑扎,预计2020年底投入运行。

' 长期以来,顺庆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配套、不完善,污水直排,严重污染环境。' 顺庆区水务局副局长杜国飞介绍,2017年开始,顺庆启动了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涉及全区所有乡镇和街道,将区域内城镇污水治理、乡村供水、重要污染治理、流域综合治理纳入实施范围。该项目采用' 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 的模式进行城乡污水一体化治理,预计到2020年,将解决污水直排问题,消除黑臭水体,实现城乡污水治理一体化目标。

采访期间,在蓬安县凤凰新城截污干管项目上记者还了解到,该工程位于蓬安县清溪河两岸护坡堤上,截污干管全长约7000米,概算总投资5000万元。为保护护坡堤,干管采用直径600毫米混凝土桩基础承重。为防止水体污染,管道外部为钢筋混凝土槽,里面净空为直径800毫米,放直径600毫米双壁波纹管。北岸污水干管在华联国际外面的清溪河拦河坝处采用倒虹管汇入南岸截污干管,后采用2400x2400矩形槽内放直径1500钢筋混凝土管流入县污水处理厂。该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城镇污水收集率,全面提升了蓬安县城镇污水处理率。

据悉,为全面落实《南充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18年,南充主城区新增富余污水处理设施5处,处理能力14.75万吨/天;2019年下半年,新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6万吨/天;文峰污水处理厂二期(9万吨/天)也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建成,基本实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达92%的省下目标任务。

各县(市、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西充、营山、蓬安、仪陇全面完成提标扩能改造工程,设计规模达19.25万吨/天;在建3座,设计规模12.5万吨/天,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投运,县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乡镇污水处理厂共建成260座,在建77座,覆盖率达64.05%、同比提升30%,污水总设计处理规模达42.58万吨/天,完成污水处理管网282公里,计划2019年底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实行“智慧河长+”管理,全力构建环境监管长效机制

以落实“河(湖)长制”为重要抓手,探索建立了一河一长、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河一察、一河一治、一河一清“六个一”工作机制,形成了流域污染治理的完整链条。全面设立了各级“党政河长”,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党政河长全覆盖、工作推进全覆盖、责任落实全覆盖。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创新设立记者河长20名、民间河长290名、河道警长389名,建成南充市河(湖)长制信息平台,实行“智慧河长+”管理,推动形成了“社会治水”的新模式。

对于环境违法行为将依法严厉打击,2019年上半年,南充全市共下达环境违法处罚决定书130件,处罚金额达1313万元,实施查封扣押6件,实施限产停产13件,实施拘留移送5件,涉及水环境污染的9件案件得到有效处置。同时,不断优化水环境和水资源执法力量,调整充实执法队伍,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基本实现县级以上执法机构人员、装备得到可靠保障。

下一步工作中,南充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让南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郭建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