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17日,绵阳市公安局举行向人民报告之“智慧公安”新闻通气会。会议通报了2019年以来,绵阳市公安局抢抓绵阳“智慧城市”建设机遇,以“天幕工程”提档升级攻坚为抓手,积极推进警务实战和大数据应用的深度融合,助推绵阳公安核心战斗力提升。
织密“感知网络”。绵阳市局充分发挥科技城独特优势,以“五大建设”全力构建“天幕工程”体系,强力推进“一标三实”、标准化信息采集、人车特征采集、视频监控、“两车”防盗系统等具有绵阳特色的感知源建设。积极推进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改造,已建成天网视频探头6300余个,各类卡口1100余个,在全市范围内试点小区“云眼”项目,建成云眼前端点位 300余个,整合绵阳全域“雪亮”工程等,社会面视频监控资源31000余路,视频监控点位8400余个,实现了对全市重点单位、要害部位、主要道路、车站、学校、医院、公共场所的全天候监控,构建起了对“人车电网像”的智能化、多维度的泛感知系统。
建设“数据超市”。建设具有绵阳特色大数据池,“一盘棋谋划、一张图建设”,建设了绵州利剑等3大主干,以DQB、SIS、视频应用等“N”个专项应用系统为补充的“3+N”综合应用体系,实现了内外部数据的融合交互共享,目前,数据池已汇聚286类资源452亿条31T海量数据,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绵阳社会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锻造“数据利剑”。应用大数据算法,汇入公安工作 “业务流”,锻造了“绵州利剑”信息应用系统,玩转大数据应用,立体化开展信息化合成作战,全力打造绵阳大数据战警。今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抓获逃犯979名,其中命案逃犯7人,如破获1992年4月发生在涪城区丰谷镇某舞厅外持刀杀人命案,抓获潜逃27年命案逃犯叶某某等;全力支撑全市公安机关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425件案,如2019年6月25日,一名女大学生在涪城区青义镇遇肇事车辆碰撞,造成当场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肇事车辆现场逃逸。26日多家新闻网站转发此事,新闻点击量超10万余次,迅速成为网络媒体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情报中心应用“天幕工程”信息系统,用时十余分钟锁定嫌疑车辆和嫌疑人,二十小时抓获犯罪嫌疑人等。全心服务广大群众,全年来支撑查找走失老人儿童、寻找群众遗失物品1800余人次。
完善“运行机制”。制定下发了《“3+N”情报综合研判工作制度》《“天幕工程”应用系统工作运行、管理办法》《合成作战中心工作规范》《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快侦多破工作机制》《专业指挥长工作规范》等工作制度,确保“天幕工程”广泛运用、高效运用、有序运用、安全运用。
培养“数据工匠”。在全省率先推行情报分析师评定制度,确定了评定原则、入选资格、权利义务等系列规范制度,先后三批次聘任情报分析师623人,其中高级26人、中级109人。加大大数据应用人才培训,组建专家团队送教到一线,实战中练兵育人;建立了四个“天幕工程”实战应用培训基地、三个联合实验室,“业务精英+技术人员”的研发团队长期进驻公安,开展个性化研发。这些举措办法,极大激发了全市民警对信息化深度应用的热情,壮大了全市公安大数据应用人才队伍。
打造“实战引擎”。积极推进警务实战和大数据应用的深度融合,助推指挥决策模式升级、侦查打击效能增强、防范控制能力提高,“天幕工程”已成为绵阳公安核心战斗力提升的“重要引擎”。支撑打击违法犯罪成效显著。2019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在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基础上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78%;破获刑事案件同比上升49.15%。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侵财类可防性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扭转。2019年,全市共侵财案件立案同比下降8.96%;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34.71%;“两抢”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6.23%;破案同比上升40%;破案率同比上升了89.77%。数据表明:全市公安机关依靠“天幕工程”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在发破案逐年下降的同时,社会防控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打击质效得到了显著提升,“天幕工程”的作用得到了有力彰显。
助推“改革创新”。“天幕工程”推动了警务机制改革。通过大数据应用的探索与实践,推动了职能重组、流程再造、资源整合,驱动了绵阳警务改革创新。打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让群众和基层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的目的,广大群众和基层民警双满意。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