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教育峰会”在蓉举行,30多位教育大咖在现场这样说

2019-12-23 18:10: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科技强国,教育优先。”在时代需求与政策发展的双重驱动下,12月22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培训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学校运营与管理研修班同学会主办,美中国际教育集团、四川智文教育承办的以“科技赋能教育 教育慧创未来”为主题的2019第二届中国西部未来学校教育高峰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校长等汇聚一堂,研讨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探索新时期学校形态变革趋势和未来学校的构建模式,推动基础教育学校创新发展,助力学子未来成长。

现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哈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段江,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主任李全,成都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成都天府第七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刚,博骏公学总校长、博骏教育集团教育总监段必聪,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毛道生,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美中国际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王寅,康德教育集团副总裁、成都七中国际部执行校长杨越,美联国际教育集团-国际学校总校长司东林,成都市金牛实验中学校长刘仲文,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副校长何红玫等嘉宾,分别就《教育研究与教育政策:从过去到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和实践》、《全球胜任力视野下未来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5G时代的AI全息教育实践》、《创新是面向未来学校的必然选择》、《顺应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创造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追问与追梦:未来学校的思与行》、《一所公立学校的未来边界》、《用颠覆式创新的“心力”与“道术”创建一所未来教育的全球学校》、《定制未来-国际化背景下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未来学校的构架与成功要素》、《基于学校的“教育+互联网”》、《让爸爸归位,为家庭教育补点“钙”》等话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其新颖的思想,独到的见解,赢得了与会观众的热烈掌声。

“未来的教育、未来的学校,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5G和区块链时代,对学校和教育将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研讨会上,众教育大咖们给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以下为部分教育专家的精彩内容分享)。

一块屏幕如何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在5G已经开始商用的时代,对学校和教育会产生哪些影响?成都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以自己担任物理老师的经历,展望了未来5G时代教育会发生哪些革命性的变革。

“什么样的教学样态,能够让上万学生同处一室?”5G时代的来临,会改变我们的社会。因为它有4大特征: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罗清红认为,2025年,5G用户会达到7亿。5G得到普及之后,将影响到教育的很多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更方便地获得学生学习的各种数据,提高教育的有效性。VR穿戴设备的使用,会把虚拟和现实内容结合起来,互动更快更强,直播课程会变得非常便捷。

“优质教育资源将可以全面共享,不管你来自何处,都可以平等地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5G的高速度,创设了清晰的教学场景,实现了知识、逻辑的动态反应,实现了实时的远程互动;5G的低时延特点,会让远程的教学、评价、互动共生共长,教学结束后,整个教学过程和数据就呈现和留存在云端,可以回溯、伸展。”罗清红表示,未来的“5G+MR”全息教育,具有清晰直观,深度学习,积极参与,远程协作,无缝对接,数据沉淀,教育画像的四大特点。“届时,成都七中的那块直播视频,或许可以更好地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区块链会怎样影响孩子的成长?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其实就两个字:信任。过去的几千年中,人类有过很多重大的变革,包括蒸汽机、原子能、计算机、量子计算等等,所有这些技术突破,都是在提升生产效率。但是,唯有区块链,开始解决‘信任’的问题,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西南财大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段江说,英国的杂志把它称为“信任的机器”,是很有道理的。它有两个规则:一是数据不可篡改,帮助社会建立诚信体系。二是规则不可删改。

“有人说,人工智能代表生产力,区块链代表生产关系,但是,我要说,区块链也是特殊的生产力。信任增加了,摩擦减少了,生产力就会提高。”段江表示,区块链技术如果应用到学校和教育领域,会对学生的评价、成长和升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学生成绩的上链。中国的学校和家长,都只看一个高考成绩,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的科学评价。区块链技术,可以把孩子整个的学习轨迹,真实地记录下来,用过程评价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和考核成绩,就可以改变“只看单一的高考分数,决定孩子前途”的现状。

“孩子每个年龄段的的身心发展和考试数据,记录下来后,无法改动,没人能改动,可以更加真实地、更长远地评价孩子。”段主任举了个幽默的例子,他说,成都有个有名的学校找到他,问能不能有什么办法,防止一些留学申请绩作假?“这是一个多数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美国现在已经不太相信国内学生的成绩单,认为这些成绩不可信。如果有了区块链技术,就不需要成绩单了,让美国的高校直接去区块链调取,相信作假的现象就消失了。”

未来的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

“现在的教育,只是把很多人集中在一起,完成一个考试。”北大教育学院培训办主任范皑皑说,未来,知识随处可以查阅,可以学到,那我们老师和学校,还要教给孩子们知识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时代的教育,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我们应该教给他们什么?

“我们的知识构架还是很久以前的,我们还在用我们的老师教给的方法,培养我们未来的孩子。”范皑皑说,前段时间PISA测试结果出来,很多人振奋,认为中国教育回到了世界的榜首,但是,很多学者也在反思:这种标准化的测试,目标单一,这种排名是不是在毁掉我们的教育?值得我们思考。

“那么,未来的学校,功能到底是什么?是突破场地、随处可见的,并且要尊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规律,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赋能的一种学习社区。”范皑皑表示,很多家长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但是,上了好大学,并不一定有好工作。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每一阶段的教育,到底价值何在?小学的价值就是为了升上初中吗?初中的价值就是为了上一所高中吗?高中的价值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吗?

我们当如何创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

“未来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未来教育有哪些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如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博骏公学总校长、博骏教育集团教育总监段必聪认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站在未来的时空里,去思考当前教育改革的走向与发展战略。对未来教育的供给思考,应站在“未来”的制高点,创造适应学生发展的“未来教育”。

未来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现场,段校长描绘了几大发展趋势。

一是个别化教育。以班级授课为特征的集体授课,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个别化教育。二是伦理型教师。三是数字化技术。包括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从单一的专业教育机构提供资源扩展到互联网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用网络化教育的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同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在线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

四是全民性阅读。对教育来说,有两件事非常关键:教给孩子认识世界所必须的符号系统;呵护孩子原本就具备的强烈求知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五是社会化融会。未来的学校、校园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和社会充分地融为一体;未来的教育,越来越多的课程是由社区、专家等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来实施的;未来的课程教学,有很多是在大自然、社会、工厂和企业的作业场所中进行的;未来的学习,在突出个别化学习的同时、更加强调同伴互助;未来的学生,更加关注职业启蒙和职业规划。六是体验式校园。整个社会是学生开展体验的大舞台,但最为基础的舞台依然是在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是虚拟学校的组成部分,虚拟学校和实体学校的任务既整合又切分,未来很多学校都在虚拟学校有它的数字映射。

“面向未来,如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段必聪校长表示,教育既要立足“当下”,更要面向“未来”。面向未来的教育,要能顺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着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从人的发展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提供“最适宜”的教育。现场,段校长以搏骏公学为例,介绍了如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应学生的“未来”环境,优化学生发展的学习空间;创造适应学生发展的“未来”课程;打造适宜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高品质课堂;在教育的路上,思考“未来” ,面向未来、走向未来。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肖锋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