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走进七中实验,带来“高品质学校建设”精神盛宴

2019-12-26 17:09: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翻开冬天唯美的画卷,共赴一场教育的精神盛宴。”近日,四川省重大课题“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推进会暨校本研修现场观摩活动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报告厅举行。本课题指导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现场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高品质学校建设”的专题报告。

“为什么要聚焦研究高品质?”儒雅风趣、博学多才的李教授从提问开始,以理性的分析、鲜明的教育观点引领老师们进入“高品质学校,高品质课堂,高品质教研”思想场,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与深度思考。

李教授结合七中实验的课例展示和现有研究,充分肯定课题组对高品质的核心概念有了全面的解读,并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和核心主张,高度赞扬课题组的研讨“有现场”、“有课堂”、“有研修”。其朴实言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以及精辟的话语、鲜活的事例与生动的故事等,让老师们回味不已。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在相互超度、相互照耀、相互玉成中,彼此挖掘、提升、创造和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李教授独到的见解让大家明白了高品质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还要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因为教师是塑造灵魂的人,塑造别人精神生活的人,塑造别人精神宇宙的人,只有教师做到了气象万千,学生的成长世界才有可能气象万千。”

“智商、情商我们并不陌生,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高品质学校的教师最需要的专业能力是什么?”李教授提出了“四商”:一是“德商”,它是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二是“爱商”,让教育教学远离机器、数据和技术的冰冷和薄情,教师用爱温暖课堂,温暖学生;三是“信商”,教师要有掌控、创造、融通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智能改变教育、教学和学生,让人的智能与人工的智能交融、共生、共长;四是“数商”,教师要有收集、分析、利用数据的能力,并且将数据转化为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于高品质的课堂,李教授结合自己有趣的听课经历,强调小组合作的汇报展示要走向对话、交流、分享,需要老师对台下的学生提出观察、倾听、评价或质疑的要求。只有这样,师生才会在互动中彼此交流,共同提升。

现场,李政涛教授还分享了他的教研活动九步法(专题实践课、专题报告、专题说课、组内同事评课、提问质疑、团队回应、专题评课、二度反思、教学重建)。在提出高品质教研六大标准(“真”“实”“特”“跨”“我”“长”)时,李教授用两匹狼的故事形象地阐释了高品质教研要有不同“视野、视角、眼光”的深刻内涵,他认为,一个人有视力不代表他有视野,有眼睛不代表他有眼光,所以每一次的学习、研修都在为我们打开新的视野,为拥有新的视角和眼光提供机遇。

李教授建议教师至少要有四种类型的现场,即教师每天的教学现场、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日常教研活动现场、各种培训和讲座现场。李教授认为,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现场来促进自身的学习,有现场学习意识,就能更加深刻认识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

“学习是为了丰厚教师的积累。如果说年轻时比的是聪明,而之后比的就是积累,一个教师积累的厚度和深度,决定了他职业生涯的长度”。在分享《教育常识》一书时李教授表示,学习是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是学校场域中不断生长的精神文化,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潜心阅读,用心批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书育人之道。

活动间隙,老师们还就书中的问题积极向李教授请教,力求把握住珍贵的学习与提升契机。“内练硬功,外塑形象,互动体验,追求卓越。”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沐浴着李教授的和风细雨,加之老师们勤奋学习、积极思考,相信七中实验高品质校本研修的“半亩方塘”,必将迎来“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盛景。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肖锋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