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破‘三点半’难题,成都全面推行课后延时服务 、明年民办学校义务段100%摇号已成定局、成都推出67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 ……”这些今年在成都发生的教育“大事件”你还记得哪些?
12月26日,在2019成都基础教育EPC年度盛典上,2019“年度十大教育事件”在现场进行了揭晓。
事件一:成都市教育大会召开
概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坚持尊师重教、坚持教育为民、坚持教育兴城、坚持改革创新,全市教育大会吹响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成都教育改革发展新号角,努力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事件二:大运会落户成都
概述:2019年3月,伴随主办合同的签订,大运会正式落户成都。面对新时代赋予成都的历史机遇,除了做好系列赛事准备外,众多成都青少年学子也向世界发出邀请,准备与世界友人共竞,充分展示成都风采。
事件三:成都获得2019年“全球学习型城市奖”
概述:全国率先颁布实施首部社区教育地方法规,明确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标准与实施路径,成都形成“1库N网”的公共服务平台,让学习成为城市风尚。2019年9月,在麦德林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颁奖典礼上,中国成都获得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全球学习型城市奖”。
事件四:成都推进实施教育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
概述:2017年9月至2019年底,中心城区计划开工540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学位约28万个。成都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市民入学需求,助力城市发展。
事件五:破“三点半”难题,成都全面推行课后延时服务
概述:2019年2月,成都市教育局等五部门下发《成都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意见》。4月底,全市22个区(市)县均已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课后服务,中小学课后服务全域推进,帮助家长解决接送孩子难的问题,有效遏制机构培训乱象。截止目前,全市共1021757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为80.30%;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共77241人,参与率81.35%。
事件六:“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蓬勃开展
概述:浓烈爱国情,滚烫中国心。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在全市开展爱国主义歌曲经典传唱、国学诵读、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大中小学生1600人参加天府广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升国旗仪式,400名中小学生参加四川省暨成都市烈士公祭等现场活动。2019年“70年 我的国 我的家”开学第一课网络视频传播超过650万人次。
事件七:成都推出67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
概述:2019年11月,成都市教育局印发《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通过政策倾斜扶持、名校名师引领等方式,多措并举,三到五年内重点将67所公办初中打造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缓解家长“小升初入学焦虑”。
事件八:明年民办学校义务段100%摇号已成定局
概述: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正加紧研究制定成都市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具体实施细则。民办学校义务段100%摇号已成定局。
事件九:成都新增成为全国两大实验区(试验区)
概述:2019年1月,成都创建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立起以青羊区、金牛区、成华区为主的“三区引领”为路径,以“近视普查”“试点示范”“健康副校长”等“八大行动”为载体,采取多种措施,初步构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成都模式”。5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成都市教育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加快“留学成都”品牌培育,进一步扩大成都教育国际影响力。
事件十:成都利用既有建筑举办公办幼儿园附属办园点
概述:针对公办园“入园难”的问题,成都突破部分标准,创新办园模式,出台《成都市利用既有建筑举办公办幼儿园附属办园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自2019年10月以来,中心城区已有19个办园点完成签约,部分点位已开始装修改造。此举措为拓宽途径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有效缓解学位不足结构性矛盾,确保学前教育民生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