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举行四川省非洲猪瘟防控复产保供最新进展和新举措新闻发布会。
会上对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的《促进生猪恢复生产八条措施》,简称“新八条”进行了发布,具体内容为:
一是制定能繁母猪补助和盘活、新建规模养殖场贴息政策。对新增的能繁母猪,省本级按300元/头标准予以补助。对企业盘活闲置猪场,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带动农户养猪的实行贴息。
二是88个贫困县要用好用活产业扶贫资金,通过“公司+农户(贫困户)”等方式,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场。
三是创新防控方式,推进无疫区建设,鼓励具有较好天然屏障条件的地区和具有较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企业创建非洲猪瘟无疫区和无疫小区,提升区域防控能力。
四是推动种养循环,培育60个种养循环的省级现代农业星级园区,支持建设78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大力发展牛羊禽兔鱼等产业发展,保障市场肉食品供应。
五是贯彻落实省负总责以生猪为主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将全省2020年6000万头生猪出栏任务,细化分解到21个市(州)和县(市、区),省政府与各市(州)签订目标责任书。(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下达给成都市的生猪出栏任务中,有200万头成都市将通过生态补偿在市外建设生猪生产基地的方式完成)对国家和省上出台的系列政策落实和生产任务完成进度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六是建立非洲猪瘟防控有奖举报制度,实行非洲猪瘟“群防群治”。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各项措施,发生疫情的,只要第一时间上报,规范处理,不予追责。如果隐瞒不报,造成疫情扩散的,要予以严肃处理。严厉打击非法调运、“炒猪”“洗猪”、串通涨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确保元旦春节和“两会”期间猪肉不断档不脱销不大涨。
七是健全完善指挥机构,省、市(州)、县(市、区)成立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规定,县(市、区)由县委书记担任指挥长。指挥部从成员单位抽调专人组成专班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对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生产发展工作的统筹指挥和协调。
八是完善市县两级动物防疫行政机构,加强市县兽医实验室技术支持能力,开展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三权归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机制设置乡镇畜牧兽医站,通过“以钱养事”等机制配备乡村防疫人员,强化疫情处置应急队伍建设,尽快补齐防疫机构体系和人员队伍等短板。在畜牧养殖大县实行防疫人员特聘计划。
去年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我省始终坚持一手抓非洲猪瘟防控,一手抓恢复生猪生产,两手抓两手硬,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总体上呈现“两稳”的态势。
一是生猪生产趋于稳定。全省生猪生产从10月开始基本趋于稳定,11月生猪存栏环比增长1%,育肥猪存栏环比增长2.2%,猪饲料产量环比增长5.33%,生猪生产整体呈现企稳回升势头。预计今年出栏4500万头,超额完成4008万头出栏任务。目前生猪存栏2900万头。据我省生猪监测预警系统最新监测,出栏育肥猪、猪肉零售均价分别为36.54元/公斤、55.47元/公斤,分别比历史最高位下降3.97元/公斤和6.65元/公斤。
二是疫情趋于稳定。目前,全省已连续3个多月未新发生疫情,疫情形势与前期相比,呈明显减弱态势。
在目前的情况下,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表示,未来有信心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和稳产保供的各项工作。明年底实现生猪出栏6000万头是可以实现的。今年8月以来,全省新开工养猪场项目435个,社会资本投资152亿元,预计新增产能近90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