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力争到2023年再新建4家国际(地区)合作园区

2020-01-13 18:1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将国际(地区)合作园区打造成推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开放合作的 新平台、强化创新驱动的新载体、促进绿色发展的新典范……”日前,省政府出台《四川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规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透视发展机遇和挑战,全方位规划我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路径。

关键词:目标

力争到 2023 年年底新建国际(地区)合作园区 4 家

据悉,目前,四川已与 220 多个国家(地区) 建立了经贸联系,全省超过半数的国际(地区) 合作园区建立了成熟的合作机制。此次出台的《规划》,对未来我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有了进一步目标。

全省已有 16 家国际(地区) 合作园区,《规划》提出,到2023年底,在建好已有国际( 地区) 合作园区的基础上,按照省委 “突出南向、深化西向、提升东向、扩大北向” 的开放合作战略方针,力争到 2023 年年底新建国际(地区)合作园区 4 家。

在质量效益方面,到 2023 年,园区利用外资水平大幅提升,入驻一批具有代 表性的外资企业,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较 2019 年增长 2 倍。

关键词:布局

成都3个园区为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建设样板

“2018 年,成都、德阳、绵阳3市对外贸易总额占到了全省总额的九成。外商投资也主要聚集在以成都、绵阳、眉山、德阳等市为主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近九成。”《规划》明确,成都平原经济区将进一步强化“ 主干” 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集聚集成和转化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能力,建成以中法成都生态园、新川创新科技园、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为示范的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建设样板,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建设管理模式及运营机制,为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创建提供可参考经验。

──中法成都生态园。围绕汽车、智能网联、新能源、节能环 保、创新研发、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努力打造中法经贸合 作中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的发展典范

──中德(蒲江) 中小企业合作区。重点发展以电动工具、专业设 备、高端机械、铁路施工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为重点的精工产业和以绿色休闲食品、健康饮品、保健品为重点的健康食品产业,以及以德国双元制教育为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产业。

──新川创新科技园。重点聚焦 5G 通信、人工智能、新医学产业,形成“3+X”既相对独立又有机共融的产业布局。培育以新一代信息 技术、生物医药和新经济产业为主的三大核心产业集群,打造产 业、生态、人文高度融合创新示范城。

《规划》还明确,川南经济区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培育优势产业集 群,加快建设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川东北经济区加快振兴发展,初步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 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攀西经济区南向通道进一步畅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基本建成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初步建成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和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拓展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发展,探索推进国际合作。

关键词:重点任务

五项重任突出“国际范儿”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四川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五项重点任务,包括对接国家战略推动价值链高端跃升,建立健全机制推动国际区域互动合作,对标国际规则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开放创新路径,高标准聚集高端产业项目。

《规划》提出,要积极融入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推进高端化合作。 在新 能源、节能环保、智能交通等高技术领域,深化中欧区域合作。 全 方位开展与北美地区经贸投资合作。 进一步拓展与日韩和澳洲在 电子信息、农业等领域合作。加强与东盟、南亚的国际产能合作。以资源开发、 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为重点,拓展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 体的合作。

推动国际(地区)合作园区与 重点国家知名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省级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股权投资支持企业或项目落地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加强与合作国家( 地区) 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院士(专家)产业园。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倩

审核:何晓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