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都新增确诊病例13例!中国疾控中心:普通人口罩不必一次一换

2020-01-30 10:53:00   健康成都官微

1月29日,成都市新增1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患者1:43岁女性,武汉来蓉人员。

患者2:29岁女性,武汉来蓉人员。

患者3:65岁男性,接触武汉来蓉人员。

患者4:45岁女性,外地旅游返蓉。

患者5:47岁女性,武汉来蓉人员。

患者6:68岁女性,武汉来蓉人员。

患者7:33岁女性,接触武汉来蓉确诊病例。

患者8:40岁女性,外地旅游返蓉。

患者9:36岁男性,武汉来蓉人员。

患者10:67岁女性,武汉来蓉人员。

患者11:62岁女性,接触武汉来蓉人员。

患者12:62岁女性,武汉来蓉人员。

患者13:33岁男性,武汉来蓉人员。

截至29日24时我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9例,其中治愈出院1人,死亡1人,危重2人。

死者张某某,女,80岁。常居武汉。1月22日因发热、咳嗽等症状到成都某医院就诊,医院随即收治隔离。经省、市疾控中心检测,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25日,经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诊断专家组评估确认,该病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入院后反复咳嗽、发热,伴呼吸困难,1月26日出现休克、肾脏功能衰竭,经省、市专家组积极救治后,患者病情无好转,于1月29日5时20分抢救无效,宣告死亡。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

确诊病例中,男性30例,女性29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9岁。其中 33人有湖北居住史,15人有外地(含湖北)旅行史,11人有相关病例接触史;

外地来蓉人员38例,本地常住人口21例,按常住人口居住地各区分布情况如下:

分布于10个区(市)县:高新区4例、锦江区5例、青羊区2例、金牛区1例、武侯区1例、成华区4例、温江区1例、双流区1例、邛崃市1例、大邑县1例。累计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486人,已解除医学观察72人,在管414人。

作为个人卫生防护的“第一道防线”,佩戴符合防疫标准的口罩十分重要。

最近,有媒体报道口罩告急的消息,一些医院也就医用口罩紧缺的问题向外求救。就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接受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采访。

问:目前国内口罩产能怎么样?能否满足全国疫情防控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随着疫情的蔓延,口罩的需求量爆发式增长。现在连很多偏远农村地区的群众都开始戴上口罩,如果人人都在用,每天还要更换,面对这么强大的刚需,短期内供给跟不上也在情理之中。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全力以赴克服种种困难,推动生产企业加班加点恢复产能。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产量达到一天800万只以上,复工复产面达到了40%,但要看到,恢复乃至扩大产能毕竟需要时间。我们除了国内的生产,也在推动国际采购,以满足全国疫情防控需求。

问:既然产能在恢复,为什么还有很多群众买不到口罩?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面对疫情快速蔓延,每多生产一只口罩,就是为百姓和医护人员多一重安全保护。主管部门和相关生产企业不敢懈怠,纷纷加快与时间赛跑,确保口罩等重点防疫物资的供应。

但受制于春节停产放假,相关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工人返乡、原料停供、物流停运。临时召回员工复工复产,乃至紧急扩大产能,要解决资金、工人、原材料供应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需要一个周期。

此外,还有多种非生产性因素制约口罩的供给。

比如铁路调整部分线路、一些省际交通停运带来的物流配送问题。比如这些口罩生产企业所在地陆续出现疫情。地方政府纷纷进行大量采购,向外调度的量在减少。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了国家防控物资临时储备制度,对重点生产企业的物资直接调配,努力做到全国一盘棋,尤其是确保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防疫一线地区的供应。随着近期口罩产能的逐步恢复,这种紧张局面估计会渐渐缓解。

问:面对口罩等疫情防控重要物资吃紧的局面,主管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纾困?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我们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动员全国工信系统组织各生产企业千方百计复工复产,1月23日,苗圩部长赴天津调研物资保障生产情况,1月26日,我部派出五个调研组,赴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调研督导;二是建立国家防控物资临时储备制度,对重点生产企业的物资直接调配;三是引导电商平台控价、控流、合理投放;四是千方百计保证湖北防控物资的需求。

当前正值春节放假时期,企业员工返岗、物资运输等制约企业复产,防控物资供给还存在缺口,特别是医用防护服供需矛盾突出。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督促企业复工复产力度,充实人员力量到重点生产企业驻场督导,动用中央储备加强重点物资临时收储,将出口企业符合国外相关标准的防护服用于国内,扩大国际采购解决国内需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立即行动开展工作。

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迅速召开物资保障组工作会部署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了由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担任组长的部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问:目前,广大群众特别关注N95口罩能否供得上的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保生产,另一方面,也呼吁社会各界正确认识N95口罩的科学使用问题。

之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也提醒过,实际上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防护,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一般的医用型防护口罩,是能阻挡大部分带有病毒的飞沫进入呼吸道的,在公共场合也就够用了。

N95口罩是在近距离面对患者时所使用的,比如医护人员每天在为患者诊断治疗,得戴着这个,几个小时换一下。所以大家不必因为恐慌心理而囤积N95 口罩。毕竟当前是困难时期。

中国疾控中心:

普通人的口罩不必一次一换

1月29日,国家卫健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相关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回应了“全民佩戴口罩”相关问题。他表示,个人独处的话,没有与其他人进行密集接触时,也可以不戴口罩。

冯子健指出,医务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口罩,但其他人员应该有所选择。比如前往公共场所,或人员密集场所时,建议一般人佩戴口罩,而个人独处的话,没有与其他人进行密集接触时,也可以不戴口罩。

冯子健:如果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者是自己散步,没有特别密集的人员接触,也可以不戴口罩,因为这样的情况感染风险是很低的。

这个疾病是通过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如果没有这种情形,其实戴口罩也是没有必要的。

但如果是出现了发热、呼吸道症状的人员,不管是居家在自我隔离状态下,还是到医院就诊,需要乘坐交通工具,都要戴上口罩。

冯子健还表示,普通人的口罩不必随时换,可以根据级别程度,使用不同时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