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何警官,用脚步“战疫”在防控责任田
──记四川省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南门社区民警何娟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哪里距疫情最近,哪里危险最多,哪里就有社区民警负重前行的身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四川省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南门社区党员女民警何娟凭借着那份“执拗”坚守,细细耕耘着自己的“责任田”,为辖区群众织起了密密的“防护网”。
△何娟在执勤点值守
火线出击:她是除夕夜最美“守夜人”
顶着一张“娃娃脸”,说话轻声细语的何娟,没人相信她已经在派出所工作了10年。10年间,她与社区干部、群众结下了真挚的警民情谊,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亲切地招呼她“小何警官”。
今年春节,已经连续4年在岗位上度过春节的何娟,早早就调好班准备陪父母去外地过春节,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她的出行计划。随着“全市公安机关民辅警立即返岗”的集结令下达,职业的特殊性让何娟和家人没有丝毫抱怨。她将年仅5岁的儿子托给父母照顾后,便回到派出所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用忠诚和坚守,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民警的责任和担当。
大年三十,受寒潮影响,一场冬雨袭击巴城,凛冽寒风的雨夜,最低温度只有2℃左右。按照分局防疫和禁燃工作的部署,南门社区的居民聚集点都留下了何娟的身影和她的劝导声。
“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严防疫情、注意安全”。何娟和战友们一遍又一遍穿梭在大街小巷,劝导群众回家。寒风凌冽,厚厚的警服挡不住寒冷。口袋里的手机不时响起,那是父母焦急的询问、催促声。直至凌晨2时许,接到收队指令的她才回家吃了一顿团圆饭,稍作休整又投入到紧张繁忙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日行“2万步”:她是“不漏一人一户”的执行者
社区封闭式管理和“梳网清格”工作繁杂而有风险,由于防护物资紧缺,何娟和战友们工作时只有一个防护口罩。而她所负责的南门社区又是巴城年龄最大的建制小区之一,人员密集,商户众多,车辆流动性大,是疫情防控的难点和重点。
△做好辖区信息调查登记
从大年初一开始,何娟带领辅警辗转在社区的每条街道、每个门栋,排查大量人员和车辆,核实大量数据;从入户宣传到超市值守,从封闭管理到配合转运病人,对人群密集的广场、超市、娱乐场所等区域关停和疏散,宣传防疫知识,督促公众营业场所严格落实消毒、通风等防护措施......她从朝暾初上工作到暮色茫茫,每天接打电话上百个,微信步数日均超过2万步,腰腿酸痛、嗓子干哑已成为常事。
南门社区内某大型商务酒店,是全区在疫情防控期间指定正常营业的七家酒店之一,住满了从全国各地返巴的旅居人员,潜在感染的风险可想而知。面对酒店每天来往不停的人流,何娟不惧、不畏更不退,带着辅警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走访、登记,宣讲安全防范知识,全力查找所有与疫情相关的高危人员,配合防疫部门扎实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工作。就算是夜半时分,只要接到酒店和群众电话举报涉疫警情,她都会立即赶往现场排查核实。
“阻击疫情,社区是关键。尤其是各项核查排查工作,不能漏一人一户,必须真实无误。” 何娟说。通过核查落实与主动摸排,何娟掌握了社区中30余名湖北、温州往返巴涉疫重点人员并及时上报,共排查湖北籍车辆40余辆,走家串户排查湖北籍返巴人员50余人次,检查、关停行业场所40余家。
逆行前线:她是封闭隔离点的“守门员”
1月31日,在社区逐户排查中,何娟同社区工作人员对刚从武汉回来的李某某一家五口进行了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并告知李某某及其家人要在家进行自行隔离。随后,又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他们的行程轨迹和接触人员情况摸排、落实清楚,整理上报后又立即投身到社区消杀和防控工作中。
△提醒百姓做好防疫期间的食品安全
2月2日,与何娟正面接触过的李某某一家人相继被确诊新冠肺炎并被隔离。紧接着,巴州区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决定对该确诊病患所居住的单元楼进行为期14天的封闭隔离。来不及担心自己是否被感染的何娟主动向上级领认了该封闭隔离点的值守任务。家人和战友们都担心何娟,她坚定地说:“既然我已经有感染风险,就不能让其他战友再去冒险,而且这一片我都熟悉,就让我去吧!”
她带着三名辅警“两班倒”全天候值守警戒被封闭单元。白天,配合社区、防疫、卫生以及物管等工作人员,统计住户的各种需求,对小区进行全面消毒,对群众的不解和求助,第一时间解释、解决……深夜,在四面透风的帐篷里,一碗方便面和一个烤火炉便是她的“守夜”标配。楼上居民看着不忍心,对她说:“小何警官,你回去休息嘛,我们保证不得乱跑!”“这没啥子,这是我的工作,也是警察的职责,保护你们的安全,就是在保护全城人民的安全!”何娟坚定地回答道。
担心自己身上会携带病毒传染给家人和战友,轮到何娟休值时,她便一头扎进家里书房不再出来,让父母把饭菜放在门口。已经十几天没见到何娟的儿子拍着门边哭边喊:“妈妈,我好想你,好想跟你抱抱。”强忍心酸的何娟宽慰儿子:“乖宝宝,等妈妈打败病毒,就可以出来跟你抱抱了!”
何娟用坚守将疫情牢牢封锁在单元楼内,也将真情与关心源源不断地送进封闭单元居民的心中。为了稳定隔离居民的情绪保障其生活需求,她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们当起了“心理辅导员”“专职快递员”,通过电话、微信时刻关注居民的思想动态、疏导负面情绪,她还帮隔离人员购买、配送生活用品。
她的电话、微信成了“咨询专线”,“何警官,补办身份证要啥子手续?”、“何警官,我没法出门,要缴交通罚款,咋办?”......疫情期间,她引导居民使用“交管12123”和户政APP网上办理业务10余次,解答群众咨询80余次。
守得云开见月明。2月18日,该单元楼未出现一例疑似和确诊病例,指挥部解除了封闭管理。这一天,她终于等到了期冀已久的结果,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靠前服务: 她是协助商圈复工的“领航员”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这是复工复产期间,南门社区各家复工的商铺业主对何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当前,随着辖区部分企业、商铺已逐步开始复工复产,为有效应对返岗复工高峰可能带来的疫情防控新风险,按照分局部署要求,何娟每天一早就带领辅警走访社区沿街商铺,实地了解复工事宜,检查消防设施,向业主普及疫情法律知识,宣讲疫情防控常识,全力保障经营、疫情防控“两不误”。
位于社区中心地带的蓝湾国际广场是巴城老城区最为繁华的商住一体商圈,复业商铺较多,其中包括一家大型超市,这里成了何娟每天必来的点位。她联系超市负责人,对超市返工人员进行身份确认、体温监测,并严格登记造册;落实专人对仓库进行定时消毒、消杀及人员进出登记等工作;她每天都要到超市“转悠”,看看有没有员工扎堆聊天,看看有没有不带口罩交谈的,如有发现及时劝阻。看见顾客排队紧密,她便前后左右提醒:“排队要间隔1.5米,不扎堆;超市内不要摘口罩,回家勤洗手、勤消毒……”她还建立了商圈复工业主微信群,点对点进行公安业务指导、服务,全力保障商圈高效运转。
战“疫”者,英勇无畏;护百姓,不胜不归。疫情防控期间,何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警服就是最好的盾牌,穿上它我就不会害怕!”正是在这句话的引领下,她始终心系群众,站在群众身前,用忠诚和担当为“责任田”筑起一道牢固的“平安防线”,静待“春天”的到来。
余长洋 赵娜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李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