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从“高楼林立”到“宜居适度”……5月6日下午,刚刚授牌成立的成都东部新区,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在成都东部新区市民中心大讲堂会议室解读成都东部新区规划。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三年来,成都加快实施“东进”战略,先后组织96名院士、国际大师及知名专家,领衔100余支专业团队、35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论证谋划、战略研究、勘探规划、统筹提升、片区设计共五轮城市规划优化提升工作,为东部新区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成都东部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天府特色、高点定位,结合近三年来的研究和探索,编制形成《成都东部新区空间发展规划》。
为何要规划建设成都东部新区?
成都东部新区位于成渝发展主轴和成德眉资中心腹地。有利于推动成渝相向发展,带动成渝中部区域城市快速崛起,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有利于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三市协同打造区域增量人口的重要聚集地,推动重大生产力沿龙泉山东侧布局,提升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同时,规划建设成都东部新区,推动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有利于破解盆地环境资源约束、保护好都江堰灌区良田沃土,塑造成都大美公园城市形态,奠定现代化新天府的功能载体和永续空间,回应广大市民对建设美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规划建设成都东部新区,有利于弥补天府新区先进制造业空间不足的问题,与天府新区高效联动、优势互补。
对外开放:构筑开放大通道 构建开放大平台
一是坚持港城一体,强化天府国际机场和东部新区铁路枢纽站的门户枢纽功能。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和东部新区铁路枢纽站打造航空港和铁路港,强化双港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天府国际航空枢纽港集聚航空经济、国际交往、国际消费等功能,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临空现代物流门户、国际商贸门户、国际旅游门户。东部新区铁路枢纽港集聚总部办公、现代金融、商贸服务等功能,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商贸金融、区域交流集聚区。
二是强化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建设和国际铁路通道及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建设。航空方面,天府国际机场加密洲际直达航线,扩大国内航线覆盖范围,2035年实现通航国际城市150个、国内城市220个,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同时,强化空铁联运,将350公里时速高铁引入天府国际机场,实现与航站楼的无缝衔接。铁路方面加快形成“5横4纵”铁路线网,包括成渝中线高铁、成自铁路、成都城际外环线等,融入国家“8横8纵”铁路通道,实现8小时直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
三是加快天府奥体公园、国际会都岛规划建设,强化成都东部新区国际交往、国际消费、国际贸易、国际会议会展等功能,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城市风貌:山水公园城、时尚新天府
东部新城将塑造“山水公园城、时尚新天府”的总体城市风貌,因形就势塑造“山水丘城”、形成以江河串联城市中心的“拥江之城”、构建体现城园相融的“公园城市”。
在城市色彩管控方面,构建以天府黄为主色系,配合辅助色和点缀色形成“1+1+N”城市色彩体系,其中空港新城展示作为国际门户枢纽的大气,搭配纯净白为辅助色,简州新城体现东西城市轴线对传统色彩的延续和传承,搭配成都红为辅助色。
在塑造天府文化特色方面,将建设具有文化冲击力的文化展示核心区,沿沱江-绛溪河形成文化设施集聚带、文化中心、博物馆聚落等区域性文化展示集群,展现“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将每栋建筑、每一片街区打造成艺术品,以国际化、新中式建筑风格为基调,为建筑和街区赋予独特的文化表达。
公共服务:构建特色市民生活圈
东部新城将沿沱江轴、城市中心、片区中心布置文化展示、体育赛事、国际交往、教育研究等7大类20小类重大公服设施,形成面向区域的公共服务能力。
同时,突出产城融合发展,构建特色市民生活圈。聚焦产业人群的差异化需求,精准配置公共配套设施,在一般基础保障类公服设施基础上,新增创新产品展示场所、创新工坊、会展中心、培训机构等创新特色类设施,营造具有吸引力的生活场景,打造人才15分钟活力生活圈、老人15分钟健康宜居圈和儿童5分钟安全成长圈,构建特色市民生活圈。
基础设施: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
据介绍,成都东部新区与中心城区通过4条高速路6条快速路2条城市轨道加强联系,其中每个新城至少有2条高速路3条快速路1条城市轨道联系中心城区。已建成3条高速路2条快速路,目前正加快建设1条高速路4条快速路2条城市轨道。
成都东部新区至德阳凯州新城、眉山东部新城、资阳临空经济区至少规划1条高速路2条快速路1条城市轨道,目前正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高速、金简仁快速路等通道。
发展目标:5年──城市形态基本显现
通过科学测算,提出了成都东部新区“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城市形态基本显现,天府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逐渐凸显,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覆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空间体系逐步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加速集聚,法规治理和政策支撑体系全面建立。
到2030年,城市功能加快健全,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公园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承载能力初步具备。
到2035年,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基本建成,全球航空网络枢纽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核心支点,新经济新动能形成支撑引领能力,辐射带动成渝相向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充分体现,集聚配置国际资源要素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
“近期,将重点推进天府奥体公园核心区、三岔湖TOD片区、航空智能智造园起步区、龙马湖CAZ片区、沱江活力湾区、龙泉湖国际健康城等9个片区建设,”成都市东部新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陆辉介绍,以引爆性项目带动人气聚集,加快推动成都东部新区成型成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