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两会推迟至5月下旬举行。今年,根据疫情防控需求,四川发布创新报道形式,通过“云访谈”的形式连线对话代表委员,继续推出【代表委员@你】专栏,传播全国两会四川好声音。
代表名片:
徐 萍(女)
全国人大代表
成都经典汇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艺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我今年关注家庭教育,因为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我觉得关注和培育下一代不只是某一个家庭、某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全社会的事。”
作为一名95后全国人大代表,徐萍对于能带到全国“两会”上的建议倍加认真。从2018年首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至今,第三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的徐萍已经显见地更加成熟。相比起第一次见时“以学习为主”的谦卑,如今的她已经迅速地适应了代表身份,并从容地把一份基于调研后的建议带上了“两会”。
她告诉记者,去年自己参与了很多家庭教育活动,做了近50场“家庭亲子一日学”,她本人也长期在青羊区草堂社区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倾听到了很多对家庭教育的反馈。
“尤其在疫情过程当中,我在志愿服务期间也看到和聆听到一些现场和反馈,比如父母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小朋友就也会形成这种观念,跟着父母做,如果父母在电梯里不戴口罩,小朋友也就不会戴口罩,这是一个很鲜明对比的现象,所以家庭教育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徐萍说,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对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过去一年履职调研中,她发现,家庭及教育中主要的矛盾和问题在几个方面:一是家校供需矛盾。中小学校传统常规的“家长会”和“报告会”已经无法满足家长更全面、更系统、更专业和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服务需求。
二是家校共育矛盾。她认为,由于家长是天然的,并不需要接受专业和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从而取得“合格证”,因此,部分家长把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简单归于孩子和学校教育的问题,导致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紧张。
三是家社共育矛盾。她发现,由于社区教育方兴未艾,加之机制障碍,很多优秀的社会资源找不到更多更好的路径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无法发挥社会教育的专业力量。存在需求旺盛,供给无路的尴尬状况。
因此,今年她带来了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是:一是希望加强家庭教育立法的调研力度和调研范围,制定家庭教育法律法规,确保家庭教育事业在法治的保障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是高度重视,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之中和重要位置。
三是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项保障资金,简化采购程序,延伸家庭教育服务平台。
四是加强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设立家庭教育专栏、专题,结合5G的到来用新型方式开展公益宣传,真正让家庭教育深入人心。
五是加强高校对家庭教育人才的培养,探索调研是否把家庭教育列入师范类院校相关专业或课程。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