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商务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十五条措施》,这“十五条措施”的出台背景是什么?有何内容?有何创新?四个问题为您解答!
一、这“十五条措施”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当前,四川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的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一方面,中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加快发展人力资源产业越来越重视。近些年,中央、国家和有关部委先后把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定位为现代产业的“四大支柱”“六大新增长点”之一。中央在筹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也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同时,省委、省政府即将高规格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出台加快构建包括人力资源产业在内的“4+6”现代服务业体系的专门意见,四川人力资源产业已经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冲击影响前所未有。据统计部门数据,今年一季度,我省325家规上人力资源企业总营收62.6亿元,虽然同比仍有增长(+10.4%),但较去年同期也下降了16%。当前,整个产业虽然已基本复工复产,但因国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的不足,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由此,推动了“十五条措施”的出台。
二、“十五条措施”有哪些创新点?
据了解,“十五条措施”首次提出对省内已建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按国家级300万元、省级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首次提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或产业园区,可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对新设的分别给予20万元一次性资助;首次提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参与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对新建的省级项目分别给予每个300万元和30万元补助;首次提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或区域性专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可创建各级各类创业园区或孵化基地,初次认定补助30万元,复核合格补助15万元,等等。
总的看,“十五条措施”落地后,可以较好扭转当前四川人力资源产业政策竞争力、吸引力不强的局面。
三、“十五条措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去年底,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务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从抓经济、抓产业角度,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强主体、建园区、创品牌、优业态、聚人才”的“十五字”总思路、总方略。这“十五条措施”作为《意见》的配套支持政策,主要内容紧紧围绕“十五字”总思路、总方略来展开和细化。
总的看,第一条至第六条以及第十五条,主要涉及“强主体”,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从创办到经营再到发展、壮大”给予全过程、全方面的支持和倾斜;第七条以及第八条至第十二条,主要涉及“优业态”“创品牌”和“聚人才”,对人力资源产业创新升级和高层次人才的招引集聚给予支持和倾斜;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主要涉及“建园区”,对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发展给予支持和倾斜。
四、结合推动“十五条措施”落实,对今年推动我省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有什么考虑?
答:后续,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会同有关省直部门,一条一条、一项一项抓好这“十五条措施”及相关工作的落地见效。
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强主体”方面──评选首批省级“5A”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行业骨干企业,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统筹做好政策供给、平台建设、市场规范、环境营造等方面工作,加大对重点企业支持帮助和解难纾困力度。
“建园区”方面──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和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示范区建设,加大对省内已建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后续发展的支持、投入力度,对接“成渝双城”和“一干多支”战略,在省内规划新建1—2家省级产业园。
“创品牌”方面──举办四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峰会,开展省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市州行、园区行、高校行”活动,加大对省内人力资源知名、诚信品牌宣传推介力度。
“优业态”方面──坚持增“量”提“质”并重,持续实施“互联网+”行动,重点鼓励发展这次疫情倒逼催生的网络招聘、线上服务、共享用工等新模式、新业态。
“聚人才”方面──首次实施我省单列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编制人力资源产业省级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会同有关部门展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猎取高层次人才相关支持、奖补政策研究工作。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