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5月28日,记者从成都市城管委获悉,成都出台摊点摊区设置引导、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摊区安全防护等城市管理“八项机制”,从管理、举措、保障维度,精细化服务“五允许一坚持”,有效规范前期实施过程中占道经营带来的部分交通和食品安全隐患、市容及环境卫生影响等方面问题。
突出精细,强化管理
建立摊点摊区设置引导机制。
从规范临时摊点摊区经营出发,科学评估设置点位的便民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明确可以从事占道经营的街道、路段、时段以及对每条街道商贩最大容量,实行一街一策、一点一策。
建立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机制。
有效解决经营活动引发的环境卫生问题,要求经营的商贩摊主严格执行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经营活动结束后,商贩摊主及时恢复摊区环境卫生,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从事食品销售的,必须实行“一桌一垃圾桶”,采取有效的地面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地面无白色垃圾、餐厨垃圾。
通过建立商贩摊主榜样示范机制,
准确掌握商贩信息、经营动态,记录商贩遵规守法情况,对规范守法、积极支持、主动配合开展宣传和日常管理的商贩,向其颁发“流动红旗”,对多次违规、不主动和自觉遵守管理规定的,向其挂黄旗予以警告。
突出深化,丰富举措
建立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机制。按照处置问题“快”,化解问题“准”的原则,要求各区市县综合执法(城管)部门联合同级公安、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建立协同监管和现场快速处置机制,对商家摊主经营产生的各类扰民问题,及时开展现场处置,积极化解商家和市民因经营产生的矛盾纠纷,营造和谐共赢的经营和生活环境。
建立商贩摊主容错纠错机制。
对商贩摊主出现一些违规问题或者投诉问题,城管部门主动予以指导、帮助。第一次予以指导帮助,发放“粉色”宣传单;第二次予以教育提醒,发放“黄色”提醒单;三次予以容错纠错,可发放“白色”行政处罚告知单,执行“三单”制工作法,规范监管工作程序。
通过建立商贩摊区择优拓展机制。
在建立摊区经营者信息目录基础上,每个摊区要推选一至两名商贩代表,及时收集和反馈摊区商贩意见和建议,及时取消市民和商家都不满意的摊区,继续规范和实施市民和商家和谐共存,既无投诉又不扰民的摊区;并结合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在西博城、凤凰山音乐公园、非遗博览园、三圣花乡等开辟自摆区引导商贩摊主入驻自摆区,引导一批优质商家、商贩到自摆区设置摊区,打造夜间经济场景。
突出服务,强化保障
建立摊区安全防护机制。
在允许设置的临时摊区,设置隔离栏等安全设施,保证通行秩序,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优先引进解决生计的小商小贩、农民自产自销、便民鲜活产品,并会同市场监管、安全应急、商务等主管部门协同开展规范管理,指导占道经营者安全用气、用电等,开展经营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隐患排查和处置。
建立城管巡查服务机制。
实行市、区、街道办三级分级指导:市城管执法总队一、二、三支队每天分两班制进行指导巡查,重点开展对属地街道办的政策指导、商家和摊贩的宣传指导;各区(市)县综合执法(城管)部门负责协调同级行业主管部门一起开展服务指导,及时协调解决经营者出现的困难;属地街道办和城管执法中队动态掌握辖区内点位,及时协调同级商务、市场监管、安全应急等部门提供安全、规范经营指引和服务。
五项保障措施推进“五允许一坚持”稳步实施。
市、区(市)县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组织保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检查指导,协调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各类投诉和矛盾纠纷,及时优化调整服务措施,强化督查保障;通过严格管控城市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强化执法保障;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及时推送政策信息,强化宣传保障;通过保障用于安全隔离防护设施配置、垃圾清运服务、城管宣传服务等工作经费,强化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