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规划布局建设南北东三路‘院州’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强化科技帮扶”“加强人才培养,实施‘造血式’帮扶”……6月12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甘孜州人民政府在康定市召开了“院州”农业科技合作座谈会,共商藏区现代农业发展大计,展望新一轮“院州”农业科技合作,对下一步深化“院州合作”增强信心,明确方向。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吕火明、院长牟锦毅、甘孜州政府副州长程静及省农科院和甘孜州相关部门专家和负责人出席会议。
甘孜州副州长程静:十年合作十年辉煌
座谈会上,甘孜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程静对十年“院州合作”中,四川省农科院为甘孜州农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真诚的感谢。“十年合作十年辉煌!”程静对四川省农科院自2008年以来通过“院州合作”给甘孜提供的产业发展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未来的合作充满期待。
她表示,省农科院的合作项目带给甘孜藏区的意义重大,给与藏区人民依靠科技力量发展农业观念的转变,通过实在的项目,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从2008年以来累计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合作25个,共同投入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在18个县累计推广良种青稞、油菜蔬菜、马铃薯、水果、食用菌等面积已经达到71万亩,建立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助农增收超过11亿元,让藏区农业在科技的力量下发生巨大变化。
省农科院院党委书记吕火明:科技做支撑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进入“快车道”
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首席科学家、教授吕火明高度称赞了甘孜州对农业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和真抓实干,对甘孜州政府在十年“院州合作”中为科技人员营造的良好工作环境表示感谢。
“我们的院专家带着成果、带着项目、带着信息、带着感情,深入甘孜州开展创新转化,打开了‘院州’农业科技合作的新局面。”吕火明指出,十年“院州合作”中,四川省农科院积极践行科技助农,全面建立省、州、县、乡、村“五级三方”长效合作机制。双方共同研发和培育农作物品种12个,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新增经济效益9.64亿元,高原藏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成果转化迈出新步伐;联合组建省、州、县、乡“四位一体”的专家服务团队,实现帮扶工作全覆盖,通过引智借脑和本土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累计培养实用技术人才7.5万人次,为甘孜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和人才保障。
探索创建了“整村推进”科技支撑模式,先后建成甜樱桃、苹果、食用菌等“整村推进”特色产业村15个;人工栽培羊肚菌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变强,全州栽培面积达到1.42万亩,居全国第一,羊肚菌人工大田栽培创造了亩产592.5公斤的世界高产纪录;油菜间套复种技术全面推广,总产量增长5.3倍;青稞标准化种植面积和单产跃居全国第一;玉米高产示范创造单块田亩产1282公斤的西南地区纪录;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领跑全省;围绕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甘孜州特色水果标准化种植、高原粮油作物精深加工等领域,列出合作项目83个,安排项目资金781万元,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他强调,双方要抓住“十四五”规划开局年这一关键时期,进一步巩固提升科技助力全面脱贫攻坚成果成效,做到“农业五化”,即多功能化、生态化、产业化、智能化和和谐化,共同打造优质品、高产品、特色专用品的“三品”农业。
省农科院院长牟锦毅回顾了双方的合作历程,总结了“院州”前三轮的合作成效,他指出,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院州”农业科技合作在新品种、新技术进藏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双方在下一步工作中,围绕旅游抓产业,面向游客做文章,以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共同打造川藏高原特色产业示范区,开启“院州”合作新篇章。
开启新一轮“院州”农业科技合作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座谈会对深化下一步的“院州合作”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迈向“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会上四川发布记者获悉,四川省农科院将把如何进一步巩固提升科技助力全面脱贫成果成效,稳步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同推进,作为新一轮“院州”农业科技合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对接甘孜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全力以赴开展农业科技指导服务,共同实施院州农业科技协同项目,共同争取、承担国省重大科技任务,共建南、北、东三路科技示范基地,加快四川省农科院最新最优科技成果在甘孜州率先应用推广,合力打造川藏高原西部特色现代农业科技高地,为稳藏安康、推动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产业基础、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钟辉 摄影 赵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