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15年6月25日,微信公众号“微东坡”完成官方认证,眉山市东坡区首个政务媒体号正式开始运营。2017年5月26日,“微东坡”同名官方微博正式上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受众在哪里,宣传工作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2018年6月,“微东坡”公众号整合改版,内容更加贴近老百姓并涵盖了政务服务的各个方面,强力推进“政务+服务”。
五年来,“微东坡”日更新6-8条,发布时事新闻、权威信息、国家政策、社会焦点、城市推广、文化旅游等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信息,成为心系东坡的用户了解东坡区发展最直接的官方渠道之一。2020年疫情期间,作为东坡区委区政府发布防控权威信息的唯一重要窗口,“微东坡”多条信息流量突破5万+,为读者源源不断地提供权威信息和民生资讯。
从“零”到“有”,再到“优”,“微东坡”一步步实现华丽蜕变。在“微政四川”县(市、区)级政务新媒体账号影响力排行榜中逐年稳步上升,创建至今汇聚了高人气和高关注度。
近日,四川发布记者专访了“微东坡”编辑团队相关负责人,了解团队日常内容生产的全过程,揭开这个政务新媒体号的“独门成长”秘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首先能介绍一下“微东坡”的“前世今生”吗?
张颖:好的。“微东坡”的第一条信息是在2014年7月28日发布的,但那时基本上是一个月更新一两篇推文,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政务信息推送。因为多种原因,直到2015年6月25日才完成官方认证,正式作为东坡区官方政务媒体号开始运营。自此,一个服务、引导东坡百姓的综合性互动微信平台开启了承接政民交流之路。2018年6月我们对其进行整合改版,强力推进“政务+服务”。
政务新媒体首先姓“政”,要“勤政”;其次名“务”,要“服务”百姓。
现阶段,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构建百姓大舞台。融媒体中心成立后,将APP、电台、电视、微信、抖音等平台全面整合,形成多平台互为补充、互相支持的局面,有效放大了中心的宣传能力和宣传效果。
“微东坡”在做好做精宣传服务的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联合我们东坡老家APP等融媒矩阵主动策划了系列用户参与度高、舆论导向清晰的正能量活动,如疫情期间利用云技术开展的“第一季东坡诗词大会”、弘扬青春励志的“我们正青春”、吸引全民参与的“我是朗读者”等活动。目前,“微东坡”正配合区委区政府开展“促消费惠民生”800万餐饮电子消费券发放工作,通过联合自身打造的网红“苏小妹儿”抖音平台和东坡老家APP平台,真正实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互联网新局面。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您提到的“政务+服务”,目前在“微东坡”上的运行情况如何呢?
张颖:现在的“微东坡”开设了生活缴费、公积金服务、公证服务、眉山健康通等通道,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缴费、公积金查询等,目前使用情况良好。我们还加入了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现场云直播等收视栏目,增加了“微东坡”的观赏性。用行动诠释了政务号其实可以很亲民。
另外,在今年全新上线、重点打造的东坡老家APP上,设置了问政和问答栏目,借此打通群众反映问题、咨询问题的渠道,并及时处理收到的信息,将处理的情况以新闻信息的方式及时在APP和“微东坡”上呈现,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我们的平台很注重用户的反馈,他们提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尽可能地回应。在评论区里,用户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可以随意跟小编“打情骂俏”。平时,编辑团队会通过数据了解用户需求,根据稿件流量来分析用户的喜好,及时了解用户对于话题的偏好和关注度,有利于后续的内容选题和编排。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微东坡”整合改版已有2年了,东坡老家APP也全新上线2个月了,能简单介绍一下政务新媒体号的整合管理和日常建设运维情况吗?
张颖:微信、微博、app客户端、抖音等平台分别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我们希望能够实现多平台齐头并进。微信作为现今最受百姓关注的平台,“微东坡”公众号作为一个政务号,承担了将东坡区最官方的声音发布出去,唱响东坡好声音,讲好东坡好故事,传播本地正能量的功能,但同时也具备新媒体平台的属性,需要提供贴近市民生活及大家关心的热点内容。
我们发布的内容要有时效性、首发性,但是最重要的是保证权威度、准确度。“微东坡”团队只有7个人,分工明确且高效,每天晚上8-9点会整理出第二天的选题,隔天早会上报备,待商讨审核后便进行后续的工作,下午6点左右便会发出当日采编的6-8篇稿件。
“蹭热点、跟热点”也是团队选题、做策划的一个重要方向。微信公号“微东坡”联合东坡老家app策划开展了“东坡诗词大会(第一季)”、“我们正青春”、“我是朗读者”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全民积极参与和热议。复工复产后,政府大力支持和促进消费,助力经济复苏,借此契机,我们的《东坡区将发行800万电子消费券 领领领》推文流量达到7.1w。
做优内容的同时,舆论导向宣传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及时发布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权威信息、国家地方政策、吃喝玩乐等方面信息。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微东坡”近两年发展迅猛,有什么“成长”和“吸粉”秘笈呢?
张颖:我们正积极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疫情期间,在京东云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我们在“微东坡”和东坡老家APP上线了眉山应急服务,为群众提供疫情查询、出行帮助等服务。同时,还在东坡老家APP上设置了较真查证、辟谣等抗疫服务栏目。
对于增加粉丝量,我个人希望靠我们的努力,能够留住铁粉,吸引新粉,尽量少些“僵尸粉”。“微东坡”的主要用户年龄在26岁到45岁,中青年占多数,新鲜有趣的话题和精彩的互动更能吸引这部分人群的喜爱。目前来看,大幅度“吸粉”主要靠定期地策划推出群众喜欢看的选题,比如像《幸福东坡啥模样?3个街道 13各镇 快为你家乡投票》,该推文吸引了全区很多群众参与投票,为家乡打CALL。定期开展线上活动增加互动,像通过“东坡诗词大会(第一季)”、“我们正青春”、“我是朗读者”等系列活动,我们的粉丝就增加了近三万;通过800万电子的消费券的活动,又吸粉近两万。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目前政务新媒体号的状态还有什么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
张颖:政务微博微信的功效,其实更多表现在“润物细无声”,不是制造了什么轰动效应,而是通过平日持续地听取用户诉求、与老百姓真诚沟通,及时发现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东坡区拥有88万人口,我们的粉丝量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说明我们需要努力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粉丝量偏少、信息浏览量偏低,传播效果还有待提升。
今后我们将开展更多的活动,发布更多贴近民生、群众喜欢的稿件,继续优化政务新媒体号的功能,构建百姓大舞台,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群众的关注度。在做好做精宣传服务的同时,希望能让更多老百姓关注我们,喜欢我们。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