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罗佳明:到2022年,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将达16个

2020-07-10 22:5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10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在蓉举行。在聆听了彭清华书记重要讲话,认真学习了全会《决定》之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罗佳明表示:“交通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中地位特殊、作用关键。”

他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赋予了成渝地区“第四极”(以前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沿海“三极”)的战略地位,交通是重要支撑。

规划提出的骨干交通网中,有“3轴2廊2通道”交汇在成渝,建成后可以通过陆路交通实现4小时达到长江中游、黔中、滇中、兰西、关中平原、中原地区等主要城市群,辐射人口近4.5亿、经济总量约占全国30%的大市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贯通交融,支撑起国内更加成熟稳定的大循环。

同时,成渝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待西部陆海新通道彻底畅通后,将形成经北部湾至马六甲海峡和经瑞丽至皎漂港两个陆海联运通道,全面对接南亚和东南亚23亿人口的大市场,成为联通欧亚、统筹陆海的内陆开放新高地,带动整个西部地区扩大开放空间,更好更快融入国际大循环。

那么四川与重庆应该如何协调联动,加快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呢?

罗佳明在分组讨论会上介绍,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交通运输厅迅速行动,与重庆市交通局深入对接沟通,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及普通公路、内河水运、智慧交通、执法管理、运输服务和万达开交通融合发展等6个合作备忘录,达成交通运输“1+6”合作框架。下一步,我们将依托“1+6”合作协议,协同重庆交通部门,着力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以大路网带动大产业,以大枢纽支撑大都市,全力推进川渝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打造中西部交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具体来说:一是协同搞好综合交通发展顶层设计。会同重庆市交通局高质量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优化区域基础路网布局,推动区域交通高质量发展。发挥川渝“铁、公、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交通规划布局,构建“一主四辅多点”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鼓励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优化运输结构,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二是协同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以构建川渝高速公路通道群为重点,今年建成成资渝、广安绕城渝广支线等省际通道,开工建设南充至潼南、内江至大足、开江至梁平等一批项目,加快成渝、遂渝八车道高速扩容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川渝通道网络;实施川渝干线路网缝合工程,消除毗邻地区瓶颈路段,努力实现毗邻地区公路行政等级和技术等级的统一。到2022年,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达16个,毗邻地区二级及以上普通国道达到9条、三级及以上普通省道达到11条。推动川渝港口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三是协同推进交通发展政策创新。推动两地之间交通项目建设标准、建设时序协调统一、步调一致、形成共识,尽量防止出现一边修好了等另一边的现象。加强规划统筹、政策协同,打通川渝两地联网售票系统平台数据,开行跨省城际公交,实现联程运输“一票制”、公交地铁“一卡通”,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到切切实实的方便。强化统筹协调、统一执法标准、健全协作机制,在公路治超、船舶污染物监管、非法运营治理等方面建立常态化联动监管机制。加强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

四是协同构建交通融合发展机制。贯彻“一家亲”“一盘棋”理念,在川渝党政联席会议框架下,健全多层级、全方位的交通合作机制,加强省级层面定期交流合作。支持万达开、遂潼等川渝毗邻地区在区域规划编制、项目协同建设、运输服务整合、执法协同联动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实现共谋共商、共建共享。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