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老旧院落改造新模式 成都市武侯区40个老旧院落焕新颜!

2020-07-15 18:05:00   四川发布

(图为:武侯玉林和苑改造后)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伴随着老旧院落的改造提升,那些向往的生活也在“蝶变”中开花结果。日前,记者从成都市武侯区获悉,2020年武侯区公园局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持为民、惠民、利民宗旨,积极推进老旧院落改造工作,40个老旧院落正迎来新生。

品质提升

硬件改造更宜居

老旧院落改造对促进城市品质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宜居的生活环境也带给了居民最直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武侯区公园城市局通过绿化打造、小区大门整修、围墙整修、停车棚规划、垃圾分类等一系列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让城市更美好,居民更幸福。

因地施策

一院一策,各有特色

以文化人、以德润城。老旧院落改造也在不断挖掘和传承“天府文化”“巴蜀文明”等传统文化底蕴,融入待改造点位周边特色文化街巷,塑造出属于这个院子的独特韵味。

在浆洗街街道“回家的路”、玉林街道“爱转角”、望江路街道“爱乐环特色街区”三个街道,“院落+街巷”的模式正缓缓铺开,景观外貌与文化内涵,为居民营造出“记得住乡愁”的情怀。

“老旧院落改造是个大工程,我们都积极参与,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小区会越来越巴适!”家住洗面桥横街22号的张大爷说到。

拆除了院内违建的洗面桥横街22号,也即将迎来新生。武侯区结合周边文化影响与院落本身条件,将川西蜀文化融入其中,通过环境的改变给居民提供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给周边院落改造树立标志性导向。

社会动员

政府、企业、居民齐参与

老旧院落作为社区组织“细胞”,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其改造升级对提升社区发展治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坚持以人为主、民生优先的基础上,武侯区公园局将老旧院落改造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探索出政府部门、社区居民、小区相关联单位等多群体共同参与的新形式。

共建共享共治,邀请居民、企业参与建言,让老旧院落的每一次改变都焕发生机。在今年改造的40个院落中,有3540余户居民主动出资170余万元参与老旧院落改造。此外,借着玉林街道办事处实施老旧院落改造的春风,人民南路三段35号院落相关单位西华大学出资100万,校方自主进行院落部分设施改造,让社区治理落到实处。

有“面子”有“里子”

探索老旧院落改造“武侯模式” 

在推进老旧院落改造工作中,为防范华而不实、重‘面子’轻‘里子’的做法,武侯区公园城市局优先解决直接影响居住安全、居民生活的突出问题。建立院落长效管理机制,做好日常督促指导,探索出一套老旧院落改造的“武侯模式”。

1、积极引入养老医疗、婴幼儿看护、缝补裁缝等产业提升(置换)措施,努力实现小区、街巷、社区功能齐全配套,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

2、鼓励居民捐资捐物参与老旧院落改造,引导小区、街巷、社区聘请专业化物业管理团队,打造“院落+物业”的管理模式。

3、联合各街办多次组织召开老旧院落改造推进会,听取群众意见,就老旧院落改造推进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协商解决。

4、引导对有条件的小区设施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方便高龄居民的出行,打造“院落+电梯”的建设模式。
多方参与、齐心为“家”。在和谐的氛围,一个个老旧院落焕发新颜,让居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钟辉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