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汛期以来,四川开启“湿润”模式,气象台暴雨预警蓝、黄、橙无缝切换,“七上八下”导致降水量激增,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麻烦之外,大量降水带来的湿气对我们的健康又有什么看不见的影响呢?本期【灵机“医”动】栏目请到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吴节教大家如何“对付”湿气,欢迎大家来“云听”医声。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是《黄帝内经》的十九条病机之一,概括了湿邪犯体之表现及病机。脾是我们面对湿气的重要防线。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它是人体的“血库”和“过滤器”,负责产生免疫物质和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在中医理论中,由于脾虚运化不良会导致内部湿气加重,如果又遇上外部晴雨交替,湿热蒸腾,就会进一步加大脾脏的负担。除此之外,湿气还可能会和寒气、热气、风邪“同流合污”,形成更难缠的病症。因此要在初期就控制住湿气,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食欲不振?浑身僵硬?头晕腰痛?晚上睡不香中午睡不醒?有以上症状就要小心了,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湿气橙色预警”。想更详细地了解湿气带来的症状和应对措施,戳上方视频,一键获取吴教授的饮食起居建议和两张健脾除湿食疗药方,让嘴巴欢喜,身体高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实习记者 张博涵 视频编辑 张羽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