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生活难免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但只有教书时的我是绝对快乐的。我的幸福感都来自于教书。”说这话的是苏永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在广元市朝天中学一扎根就是30年。
1990年大学刚毕业的他说:“我要到最贫困的地方去。”
30年他资助了上百名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自己的亲弟弟却因为没有足够的学费辍学成为他心中“一生的遗憾”;30年他几乎每天早上6点前起床,读书,备课,安排一天的教学内容,不愿意耽误每一堂课。
这些年,许多学校向他抛出橄榄枝,甚至提出帮助他安顿家人,他都一一拒绝。
30年他始终怀抱对教育最初的热忱坚守这座大山。
“其实不只是家人,很多人都不理解。”苏永奎说。
理解苏永奎要从他的“辍学”说起。
∇ 苏永奎和朝天中学初九六级二班男生合影
“是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
立志做一名语文教师
出生于1968年的苏永奎父母都是农民,家中7个兄弟姐妹,上初二时恰逢连续大雨导致田间庄稼颗粒无收,家中两个哥哥先后辍学帮助家里做一些劳动,这一年13岁的苏永奎也提出辍学去田间劳动帮助家中减轻负担。
“一方面确实已经交不上学费,一方面发自内心的体谅父亲母亲的艰辛。”
在苏永奎对恩师何成江的回忆录中写到:父亲和大哥在冉家河铁路上修保坎,住宿正安排在只教了我一学期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何成江老师的家里。何老师也是无意中发现这一群务工的农民中居然有我的父亲和哥哥,便和他们攀谈起来,谈起我们的家庭情况,谈起我,问我为什么没有报名读书。在知道真实情况后,再三而且坚决要求父亲通知我返校读书,并提出优惠条件:书费缓交,学费全免,生活跟老师一起在食堂吃,费用先欠后付。父亲可能觉得也是好事,而且有这样好的老师和学校的支持,就同意了。他连夜让大哥过江上山来姑妈家,请姑妈专程回来通知我。
∇ 为学生辅导的苏永奎
在而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每当苏永奎因家中生计而萌生辍学想法逃避回家时,何成江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到他家中进行说服:考虑到2小时的上学路程把自己在学校的宿舍让给了苏永奎住,给他争取到学校每月两元的助学金补助后来又提到了3元。
“正是因为语文老师何成江的影响,我立志做一名语文教师,在三尺讲台上,为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张扬语文的魅力。”苏永奎说道:“同时,我还立誓要像当时教育我、帮助我的邵祥春、何成江、范玉珍三位恩师一样,尽一己之能,帮助自己所遇到的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读书学习,立志成才。”
∇ 苏永奎和恩师邵祥春、范玉珍合影
“我要到最贫困的地方去”
弟弟辍学成为“一生的遗憾”
1990年7月,重庆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的苏永奎回到了广元老家,在当地教育局报到填选就业去向时,毅然填下了广元朝天区。
朝天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退出贫困县序列。1990年苏永奎来到朝天时,当地农民一年人均纯收入不到300元。“在1984年的时候我曾经到朝天区春游过,这里是我感觉最贫穷的地方,所以毕业过后我觉得我一定要到这里,像当年老师帮助我那样,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 苏永奎和朝天中学高2017级20班同学
正是这个选择,苏永奎在广元市朝天中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0年。“当时班上80%以上的学生都家庭贫困,有的甚至极度贫困,完全不亚于我读书时的情景。”苏永奎回忆道:“刚工作那几年,我的工资大约在67元左右,加上补贴每个月大概能有90元。当时班上条件比较差的学生,我都会叫到他们来我家里吃饭。但其中班上有一个女孩是失去双亲的孤儿,几乎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于是我还把每个月工资的40块给到了她。”
而当时,苏永奎不仅每个月要还念大学时贷款的学费,还要负担家中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当时我选择了让他辍学,他在20多岁时也因病去世。”苏永奎说起这段回忆时眼中不时闪烁着泪花:“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 苏永奎和朝天中学初九六级二班女生合影
“我要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网络架起“爱的桥梁”
“我有两张证书,是很值得珍视的,一张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资源中心颁发的‘中学语文教育子论坛优秀版主’证明,一张是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颁发的‘中国语文论坛第六届优秀版主’证书。”说起这份荣誉,苏永奎满是自豪。
据苏永奎介绍,那是在2000年初,虽然当时经济条件依然窘迫,怀着对网络世界的强烈好奇,办了包月的网卡。而在一次上网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无意闯入了“人教论坛”,于是经常通过论坛同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交流语文教学的经验。“不仅让我觉得身为一名乡村教师能得到认可,增强了我语文教学的自信心,开阔了我的眼界,更让我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老师,通过‘爱心助学团’,帮助到更多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
∇ 办公中的苏永奎
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学校的贫困学生也越来越多,不少学生甚至面临辍学的境遇,苏永奎第一次在论坛上发起求助。
“当时,全国各地许多网友都先后参与了此次的救助;江苏省常州市严梅华老师发起建立‘阳光爱心助学团’,我通过学校各班主任收集贫困学生的信息发送到群里,进行‘一对一’帮扶;还有我的高中同学、成功企业家杨国凡等爱心人士,先后助学资金近20万元。”据了解,自2008年开启“互联网助学”至今,苏永奎已先后多渠道筹集助学金60余万元,资助数百名学生完成高中学业,考入理想大学。
∇ 苏永奎指导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学习
“做一个幸福的教育人”
爱在学生中延续
“苏老师,这是500元,请今后帮我捐给最需要它的同学。”岳磊是广元朝天中学毕业班的一名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上高中后苏永奎每学期都会资助岳磊一笔生活费。
“毕业时他给我留了一封信,里面还有500元,后来我用于帮助了下一届班上一位特别困难的同学。”苏永奎回忆起岳磊来依然很是感动:“曾经我的老师就是这样帮助我的,我也是这样做的,如今我的学生也能这样做,这是一份爱的传承。”
∇ 苏永奎和他的学生
去年夏天,苏永奎还收到了一封正在陕西师大读书的学生发给他的短信:“苏老师,在课堂上,当大学老师问我选择师范的理由是什么时,我总会想起您,您对于我这个家庭贫困的学生所给予的帮助,您在课堂上独特的讲课方式以及班级管理制度……渐渐的,我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就是成为像您一样的语文老师!”“那一刻是莫大的骄傲与幸福。”苏永奎感叹道。
在苏永奎的办公室里有三幅字,第一幅是“做幸福的教育人”,另两幅分别是“寓乐于教”和“寓教于乐”。“这是我对自己的教育人生的总结和提炼。”苏永奎说:“人是追求精神意义的高等动物。而我,最大的精神意义莫过于执著教育。”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