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进大山里丨阿坝州的孩子当了老师:留在我割舍不下的那片土地

2020-09-10 11:43:00   四川发布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四川发布聚焦全省教育精准扶贫,围绕决胜全面小康,通过九位不同类型的老师,为您讲述四川教育路上的奋斗故事、脱贫故事。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班玛德谦出生于阿坝州马尔康县脚木足乡沙市村,那是一个平凡的藏族村落,座落在大山之间。高而遥远的天空、五颜六色的经幡、木石结构的藏族房子、零零散散陪伴着房屋的核桃树……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天上学,是跟着哥哥一起去蹭课,连书本都没有,更别提书包和铅笔了。老师让他站在讲台边上,说如果身高超过讲台就可以读书,班玛德谦故意偷偷努力垫高了脚,紧张地连大气都不敢出。老师当然知道这个小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一切,但没有戳穿他,给了他学习的机会。

随着时代脱贫攻坚的坚实步伐,现在的沙市村已经整村搬迁移民,村子乃至整个阿坝州也有了新变化、新生机。

“翅膀长硬就飞走了”?沙市村走出第一个本科大学生 

对于班玛德谦而言,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教会他知识的人,更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他说,在他求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曾无私的给予他帮助,虽然现在离开了学校,他仍然心怀感激,“直到现在我还有很多老师的联系方式,时不时对他们嘘寒问暖、向他们‘求经’。”

毕业后,班玛德谦曾分别在四川路桥集团一分公司和电信公司工作。回顾之前的职业生涯,班玛德谦告诉记者,在外工作的几年,让他认识到了家乡与外面世界的差距。作为沙市村走出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到内地求学,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也背负了全家人、全村人对他的殷切期望。

“大学生怎么读完大学就不见人影了?”“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翅膀长硬了就飞走了!”一些闲言碎语,萦绕在班玛德谦的耳边,他不禁思索:”我读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我自己一个人好就是真的好吗?供我读书的父母、对我谆谆教诲的老师,我的同乡伙伴,我眷恋的故乡还处在一个落后的境地。不行!我得回去。“于是他辞掉了工作,毅然决然踏上了回乡的征程。

留在家乡当老师:因我也是这片土地的孩子 

2014年,班玛德谦踏上了教师的道路,成为了四川省阿坝卫生学校的一名体育教师。初来乍到,全新的环境、全新的角色、长时间的工作时间、繁琐细微的工作内容、以及与诸多不同性格学生的相处让他无所适从,一度让他打起了退堂鼓。“这时又是身边的老师站了出来,他们给我分享自己的经验。”同事老师告诉我:‘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必须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这句话,直到现在他都深深的记得。

谈及学生,这位藏族汉子说,“他们让我时刻有了牵挂和软肋,心变得柔软了许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处在青春的叛逆期,班玛德谦回忆,在他当班主任的时候,曾有一名女同学离家出走,家长连忙与学校联系,班玛德谦跟同事们在学校、县城搜寻了一天之后依然不见人影,于是他们连夜驱车500公里,沿途找寻,两天后,在她家所在的县城附近找到了她。家长一直致谢,但这个女学生似乎对他们满腹抱怨。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的辛苦得不到理解,有苦也得不到诉说。几年之后,这位女同学顺利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她给班玛德谦打来了电话,对当年的事情表示了她的歉意,并表示了感谢。“我心里的疙瘩也在那一刻解开了,一切的美好总会如期而至。”

愿推动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民族地区应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先驱张伯苓曾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班玛德谦也以为如此,他说,体育课是孩子们喜欢的科目,上体育课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对于意志品质、自信心、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班玛德谦认为,民族地区应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模式,并多开设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课程。比如,在体育学科中可以大力发展珍珠球和蹴球项目。记者了解到,班玛德谦曾经三次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均取得优异成绩,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只有依靠教育。所以教育传承势在必行。这对于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接下来我会一直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像之前给予我帮助的老师那样给予更多孩子的帮助。”

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班玛德谦对一名老师行为准则的基本要求。他认为,在教师精于专业的同时,更要注重为人师表,时时刻刻都要高标准、严要求的约束自己,做学生的好榜样。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