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9月25日,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宣布,命名成都市武侯区、米易县、北川县、仪陇县、宣汉县、南江县、雅安市雨城区、洪雅县、理县、康定市10个县(市、区)为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这些新获授牌的天府旅游名县将如何抓文化旅游发展?四川发布与10位名县书记面对面,听他们分享发展思路。
碧峰峡主要以动物为主,其中最重要的动物就是大熊猫,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生态浮岛。我们欢迎游客朋友和社会各界到我们雅安,到碧峰峡旅游、参观、度假、休闲。
──中共雅安市雨城区委书记 高福强
记者:获得天府旅游名县的称号,您是什么样的感受?
高福强:雨城区是雅安市主城区,也是全世界唯一以雨命名的城市,拥有“中国生态气候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和“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等城市名片,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来到雨城,你能感受到它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历史之美,雨城是一座生态之城,自然资源丰富、景色天成,森林覆盖率达到74.21%,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动植物基因库、天府之肺,雨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负氧离子含量为世界级标准,地表水质长期排名全国前列。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醉氧”和沁人心脾的感觉,也可以感受到清泉的香甜可口。雨城是一座人文之城,这里是大熊猫的故乡、茶马古道的起点、三雅文化的发源地,鲜美的雅鱼、醇香的藏茶、爽口的美食,一直以来都是游客打卡的经典体验项目。雨城也是一座历史之城,作为川滇、川藏必经之路,雨城不仅有我国汉阙中保存最完好、雕塑最精美的珍贵文物古迹—高颐阙,而且作为曾经的西康省省会,雨城还保留了不少西康风格的建筑,明德学院、农大礼堂都会让你感受不一样的历史文化底蕴。
记者:从候选县到命名县,雨城区文旅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请问这一年多来雨城区在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中做了哪些工作?
高福强:一年多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围绕这个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等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1241”思路系统推进创建工作,即:释放“生态”这一核心优势,打好大熊猫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两张王牌”,“四创”联动精准发力,把准文化脉络塑造唯一“生态颐养地·国际熊猫城”“城市IP”,打出一套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组合拳”。
一、释放“生态这一核心优势” 构建融合发展版图
雨城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作为“四川大旅游目的地”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二字贯穿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始终,以“两线+两翼+多点”全域旅游发展框架为支撑,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五带”文化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坚持向生态要品味、向产业要效益,持续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不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打造系统完整、上下游齐全、竞争力强、参与性高的“雨城旅游生态圈”。
二、用活“两张王牌” 打造特色文旅精品
主动融入“三九大”,打造“国际熊猫城”。挖掘文化底蕴,打造茶马古道文化体验中心。雨城有白马泉、石刻等茶马古道遗址11个,打造了中国藏茶村、茶祖广场等茶马古道文化景区景点。
三、坚持“四创联动”,聚焦提升精准发力
雨城坚持把“名县”创建和“创城”“创卫”“创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起来,凝聚市、区、涉旅经营户、景区景点、市民“五方”力量,聚焦提升精准发力。今年1月碧峰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省内首家民营5A景区,成为雅安旅游最亮名片。我们还围绕“3×3”做活雨城服务业文章,策划举办“夜之魅·雨城美”夜游系列活动,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网红打卡地”,推动夜间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夯实“旅游根基”,服务环境再优化。致力“外联”,构建川西门户枢纽,跻身成都“一小时经济圈”。
把准“文化脉络” ,持续抓创建,亮品牌;抓营销,优形象;抓环境,树口碑,塑造雨城“生态颐养地,国际熊猫城”的城市IP。
记者:请您谈谈对全省文旅发展大会的认识和理解?
高福强:作为文化大省、旅游大省,资源禀赋是赋予四川的“金山银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谋划,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实践,推动文化和旅游部门深度融合。随着2019年四川省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四川文化旅游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和发展风口,“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文旅品牌深入人心。2020年四川省文旅发展大会、第六届旅投会、第七届旅博会“三会”同期举行,这给全省乃至全国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旅游盛会,尤其是在今年文化旅游产业受新冠疫情影响,“三会”的召开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发挥旅游业带动住宿、餐饮、商业、娱乐、体育、康养业,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具有推动作用。作为全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我们将倍加珍惜荣誉,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努力在治蜀兴川的画卷中绘出雨城的文旅图景。
记者:下一步雨城区打算如何进一步擦亮、打响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高福强:成功创建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是对雨城工作的肯定和鞭策。站在新的起点上,雨城将始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不断探索双城文旅协同发展新模式,巩固和深化“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参与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努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合作发展的先行区。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立足雨城区环成都文旅经济带、“川藏铁路第一站”“川西旅游黄金走廊”的区位优势,发挥“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的绿色资源禀赋,突出大熊猫、茶马古道两大世界级旅游文化品牌,积极融入“一核五带”文旅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力推动雨城文旅提质提速、蝶变飞跃。力争到2023年,全区旅游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4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二是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以龙头精品引领全区文旅产业发展,快速推动四川顺达碧峰峡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乐福森林康养城等已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持续推动雅安国际大熊猫城、海子山国际森林康养度假区等已开工项目投产达效。
三是培育文旅融合业态。培育定制消费、户外消费等新业态,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创新塑造大熊猫文化、西康文化、“三雅”文化等地域符号消费场景,全面升级“吃住行游娱购”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新消费“网红”打卡地,让“西康味道”享誉巴蜀、走出川门,打造国际大熊猫文化体验消费中心。
四是深化区域合作。充分发挥茶马古道文旅发展联盟理事单位作用,高质量举办第二届藏茶文化旅游节和茶马古道联盟活动。强化与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和候选县的合作,推动形成天府旅游名县精品环线。深化与成都、乐山、眉山、甘孜、阿坝等周边市(州)联系,精心策划包装旅游线路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推、线路互联。组建雨城区文旅发展联盟,精准策划营销活动,着力打响雨城“生态颐养地·国际熊猫城”旅游口号。
五是坚持提升服务。深入推行“1+3+N”旅游综合行政执法,市区联合开展熊猫执法车巡回执法,不断净化文化旅游市场环境。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志愿服务体系,组建熊猫志愿服务队,喊响“我是市民,我是导游”口号。改进道路基础设施,深化旅游“厕所革命”,打造全新“智慧旅游”,营造“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良好氛围,为游客提供宾至如归的旅游体验环境。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刘鑫、宫小昀、尤疆、陈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