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十四五”】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及场所如何对老人更“友好”?成都市政协委员张颖聪这样建议

2021-02-04 15:25: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月3日上午,成都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在金牛宾馆开幕,会期4天。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政协委员们关注哪些领域?带来了哪些提案或建议呢?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在会议现场为您探访。

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户籍人口1500.07万人,其中,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316.04万人,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 “建设全龄友好包容型社会”“统筹推动家庭和社区环境适老适残改造”的要求和目标,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在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适老化改造方面做大量工作。

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双流区政协副秘书长张颖聪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成都市“适老性改造”需求量大,但至今全国没有一个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适老化改造方面标准,且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适老化改造资金缺乏。

对此,张颖聪建议,十四五期间,相关部门要广泛调研成都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适老化改造情况,摸清家底。对“改哪些”“如何改”“改成什么样”?要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的形式,广泛征求老人们和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的意见,也可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

同时,要制定规划,分重点、分步骤组织实施。建立健全适合成都实际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适老化改造标准,完善现行适老性及无障碍设计标准及管理办法,并将适老性改造强制性标准进一步覆盖至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及其公共部位。对新建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及其中的公共部位要提出强制性的适老设计。

此外,还要加大投入。在城市更新资金中合理安排适老改造费用比例。设立分类补贴政策,根据适老性工程及适老性设施的公私属性,设立不同的奖励和补贴标准。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